1. 首页
  2. 综合百科
  3. 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

简介:关于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综合百科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茶馆百科网。

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其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的构成比例非常接近肉类食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粮油作物,是人民生活重要的食物蛋白源,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和蛋白源。大豆在中国分布很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哪里种庄稼,哪里就种大豆。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

培育和选择适应性广、抗逆性和抗病性强、纯度高、无病虫害的大豆品种,确保其为种子发芽率90%以上、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率高、株型收敛的高产品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和干燥。选种时应选择籽粒大而饱满、纯度高、无病虫害的大豆种子。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用化学物质和根瘤菌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50%多菌灵拌种量为种子重量的0.4%,防止根腐病。拌种要混播,处理过的种子不要过夜。

2.培育壮苗

在土壤墒情充足的情况下早播,提高播种质量,适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使幼苗健康生长,植株积累充足养分,满足花荚发育需要,减少脱落。夏播大豆多在小麦收获后及时播种,早播对大豆产量影响显著。小麦收获后要及时播种,土壤墒情不足时要进行灌溉播种。推广机械条播,有利于整体甚至幼苗。适宜的播种深度为5cm,播种量为4575kg/hm2。一般采用宽窄条播,行距40cm,株距12~14cm。大豆出苗后检查幼苗。如果土壤墒情差,缺垫面积大的苗,要及时补种。大豆三叶中耕灭茬,一般2~3次,锄深不超过3cm。大豆叶片3~5片时,要进行间苗和定苗。一般进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间苗时,拔除弱苗、病苗、小苗、杂苗,留苗为单株,留壮苗、好苗,确保苗完整、整齐、均匀、苗壮。早熟品种保苗密度22.5 ~ 27万株/hm2;晚熟品种18 ~ 19.5万株/hm2。

3施肥

根据大豆需肥特点,合理施肥,特别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夏大豆一般用铁茬播种,以追肥为主。土壤肥力低的地块,五氧化二磷60~90kg/hm2,氧化钾60 ~ 90kg/hm2;高肥力地块施纯氮60 ~ 75公斤/公顷,五氧化二磷120 ~ 150公斤/公顷,氧化钾120 ~ 150公斤/公顷。最好的追肥方法是开沟和条施。结荚鼓粒期后,植株根系开始衰老,吸收能力下降。由于缺少肥料,大豆通常叶子发黄,生长弱,花和豆荚少,脱落多。开花结荚期可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分三次喷施微肥,尿素7.5~15.0kg/hm2,磷酸二氢钾3kg/hm2,钼酸铵375~450g/hm2,硼砂1.5kg/hm2,水750kg,可混合或单独喷施,喷施时间为1600。

4科学的水管理

根据大豆的生长特点,大豆对旱涝灾害比较敏感,应在干旱时灌溉,开花结荚期及时排水。开花结荚期是大豆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错进行,对需水量敏感而强烈。干旱会导致大量开花和掉荚,造成严重减产。开花结荚期保持田间持水量80%,灌浆期不低于70%,遇旱及时浇水,可保证粮食高产。同时防止

土壤条件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土壤水分状况、养分状况及土壤的一些物理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子。

大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水分较谷类作物多。大豆的幼根较柔嫩,含水量大,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才能促进幼根向纵深伸长。植株主根可达1米左右,侧根平行扩展可达0.5米左右。土壤水分不足时,会影响其纵向和横向扩展生长。

大豆根对土壤中氧气变化很敏感。在缺氧条件下,根生长量明显减少。因此,土壤水分含量适度、耕层深厚、松紧适度,就可提供良好的水分含量和通气条件,会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在土壤学中,以土壤紧实度作为土壤耕作层水分、通气的物理性状指标,一般以容重来表示(每立方厘米干土的克数)。大豆的适宜土壤容量为1.0~1.4。壤土对大豆生长最为适宜,粘砂壤土、粘壤土和砂壤土也能正常生长;砂土和粘土,持水力弱或通气差,不利于生长。

2.整地技术

种植大豆可采用平翻、垄作、耙茬、深松等整地技术。

(1)平翻

多在北方一年一熟的春大豆地区应用。通过耕翻,土壤熟化加速,有利于养分的充分利用。创造一定深度的疏松耕层,翻埋农肥、残茬、病虫、杂草等,为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创造条件。

翻地时间因前作而不同,有时也因气候条件限制有所变化。麦茬实行伏翻,应在8月翻完,最迟不可超过9月上旬。黑土耕深25~35厘米;黄土、白浆土、轻碱土或土层薄或下层土壤含有害物质翻深不宜超过肥土层。伏翻后,在秋季待土壤充分接纳雨水后耙细耪平。玉米茬、谷子茬和高粱茬进行秋翻。秋翻时间短促,一旦多雨,则无法进行,只能待翌年春翻。秋翻应在结冰前结束,深度可达20~25厘米。秋翻地应在耕后立即耙耪,在次年春播前再次耙平并镇压,防止跑墒。春翻应在土壤“返浆”前进行,耕深15厘米为宜。

一般来讲,伏翻好于秋翻,有利土壤积蓄雨水;秋翻好于春翻,防止春播前水分过多丧失。但如果秋翻不适时,水分过多,形成大土块,效果反而不如春翻。

(2)垄作

是东北地区常用的传统耕作方法;耕翻后作垄,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前作为玉米、高粱或谷子,以原垄越冬,早春解冻前,用重耪子耪碎茬管,然后垄翻扣种,垄翻后及时用木滚子镇压垄台,防止跑墒。

(3)耙茬

东北春大豆区和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均有采用。耙茬是平播大豆的浅耕方法。此法可防止过多耕翻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并可减少深耕机械作业费用。

东北春大豆区,耙茬浅耕主要用于前作为小麦的地块。小麦收后,用双列圆盘耙灭茬,对角耙两遍,翌年播前再耪一遍,即可播种。

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前作冬小麦收后,先撒施底肥,随即用圆盘耙灭茬2~3遍,耙深15~20厘米,然后用畜力轻型钉齿耙浅耙一遍,耙细、耙平后播种。

(4)深松

深松耕法采用机械化作业,方法多样,机动灵活,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耕法。黑龙江省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场,大豆种植区80%以上已经采用。利用深松铲,耕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实行间隔深松,打破平翻耕法或垄作耕法的犁底层,形成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垄底深松深度一般15~20厘米,不宜过深,垄沟深松可稍深,一般可达30厘米。同时,以深松为手段还可同时完成追肥、除草、培土等作业。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大豆高产栽培方法技术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综合百科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综合百科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综合百科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综合百科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seotea.com/article/681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