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综合百科
  3. 马铃薯环腐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马铃薯环腐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简介:关于马铃薯环腐病的危害及其防治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综合百科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茶馆百科网。

第一,症状识别。该病为细菌性维管束病,可引起地上部分茎叶萎蔫,地下块茎环状腐烂。从马铃薯皮的外观很难区分有病的马铃薯和健康的马铃薯。病薯仅在肚脐处变为褐色,薯块横切面维管束环变为黄褐色,有时略腐烂,用手挤压,有黄脓溢出,无气味。病情较轻的病薯仅部分维管束变色,切面呈半圆形或仅肚脐轻度患病;受感染的马铃薯碎片会使维管束变色,并由于其他腐生细菌的感染而腐烂。当用手挤压时,皮层和髓可以分开。病薯块用作种薯时不发芽,或发芽后死亡,导致缺苗、断垄。

早期病株出土晚,生长缓慢,植株单薄,叶片卷曲发黄,自下而上逐渐萎蔫死亡。这些患病的植物大多不结马铃薯,即使结了,也很小,容易腐烂。后期病苗开花后发病,顶部叶片变小,叶片脱水变色,1-2枝或全部枝条枯萎下垂,变黄,可产马铃薯,但多数烂在地里。

第二,发生规律。马铃薯环腐病是由马铃薯环腐菌引起的。病菌主要潜伏在马铃薯块中越冬,带菌马铃薯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无法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土壤携带细菌传播疾病的可能性不大。病原体只能从伤口侵入,储存过程中的擦伤和播种前的割伤是主要传播途径。病薯播种后,环腐病菌在马铃薯发芽出土的同时,从马铃薯维管束向芽维管束扩散。随着茎和叶的形成,病原菌在植物体内系统地侵染,从病茎到茎和叶柄,进而引起新梢的萎蔫。同时,地下的细菌也沿着维管束侵入匍匐茎,进而扩散到新形成的马铃薯块的维管束组织中,引起环腐病。

轮纹病的发生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一般25左右是环腐病发生的最适温度,16以下症状较少。当土壤温度超过31时,轮纹病的发生受到抑制。储存期间的温度对发病率也有一定的影响。高温(20以上)贮藏的发病率远高于低温(1-3)贮藏的发病率。播期和收获期与发病也有明显关系,发病早重,发病早轻。夏播通常温和,因为晚播早收。

第三,防控措施。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种薯蔓延,选择抗病品种。

1、严格检疫。病害为检疫对象,种子调运时应进行产地调查,严格执行种薯检验措施,证明无病害后方可调运。

2.选择抗病品种。目前,博优1号、2号、常熟4号、5号、铁通、易科、乌蒙684、697、715、呆子、六六黄、高远3号、7号、舒同18号、科信1号相对抗病,各地可选用。

3.建立无病害的种子场。精挑细选种薯,严格拔除病株,单独收集储存留种。

4.选择小而完整的种薯进行播种。播种50-75克的小粒马铃薯,出苗率高,生长整齐,防病抗旱,增产。为了获得大量的小整薯,可及时采用晚播、夏播留种、芽接、顶芽播种等方法。

5.晒干种子,挑选种子。秋天收获后,将薯块堆在地上,盖上一层薄薄的稻草(草)晾干种子,晚上注意冰冻,天冷了就进地窖。春播前6-7天在室内晒干种子,通过切种来选择,并除去患病的马铃薯。你也可以用高温来诱发明显的o症状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马铃薯环腐病的危害及其防治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综合百科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综合百科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综合百科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综合百科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seotea.com/article/678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