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生活常识
  3. 关于心理语言学介绍

关于心理语言学介绍

简介:关于关于心理语言学介绍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生活常识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茶馆百科网。

[拼音]:xinli yuyxuue

心理语言学

言语心理学对言语中心理过程的研究它涉及到人类如何掌握和使用语言系统,如何使语言系统在实际交际中发挥作用,以及掌握和使用语言系统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心理语言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个体言语交际的编码和解码过程。由于研究对象的特点,它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包括心理学和语言学、信息论、人类学等。但在方法上,主要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

心理语言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初,在美国举行了几次关于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跨学科研讨会,鼓励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熟悉彼此的理论、概念和方法。1954年,C.E. Osgood和T.A. Sibiock共同编辑了《心理语言学理论和研究问题概述》,这被普遍认为是心理语言学的开端。从那时起,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蓬勃发展,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心理语言学这个术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在,它实际上是语言心理学的同义词,两者在对象和目的上是无法区分的。可以说,心理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也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语言学有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心理语言学主要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描述语言学的影响。当时的心理语言学家使用行为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心理语言学现象。他们认为言语行为和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也是对刺激的一种反应,是通过强化而获得的联想的形成、实现和变化。这样看来,心理语言学理论基本上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言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这一研究方向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古德。虽然他不像B.F. Skinner那样将意义从语言现象中排除,并引用中介过程来解释语言的意义,但他仍然坚持认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解释言语行为。

心理语言学中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深受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影响。特别是在乔姆斯基的生成和转换语法出现和流行之后,心理学界对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的批评越来越多,认为行为主义不能解释言语活动中的许多现象。以G.A. Miller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将生成转换语法应用于心理语言的研究,认为人们掌握的不是语言的单个组成部分,如音素、单词、句子等,而是一套规则。因此,言语活动不是对刺激的反应,而是由规则产生和控制的行为,具有创造性。他们还认为,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不是人类语言的不同结构,而是存在于各种语言底层的普遍规则,以及这些普遍规则如何被翻译成一种特殊的语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一研究方向成为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趋势。近年来,心理学家使用了一些新的语言模型来研究心理语言学问题,但它们仍然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包括对言语的感知和理解、言语的产生、语言的习得、言语的神经生理机制、各种言语缺陷、言语与思想、言语与情感、人格的关系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学习理论、思维理论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在工程心理学、语言教学、语言缺陷的诊断与治疗、计算机语言识别等人工智能研究中也具有应用价值。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苏联、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等欧洲国家也有心理学家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其特点是试图将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与本国的心理学传统相结合。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也在国内展开,主要是在儿童语言习得方面。由于汉语与其他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中国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J.A.福多、T.G.贝弗、M. F.加勒特:《语言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与生成语法导论》,纽约麦格劳-希尔出版社,1974。H. Clark和E. V. Clark,《心理语言学和生成语法导论》,McGraw-hill,纽约,1974。《心理学与语言:心理语言学导论》,哈考特布雷斯约瓦诺维奇,纽约,1977。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关于心理语言学介绍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生活常识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生活常识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生活常识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生活常识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seotea.com/article/2380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