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养殖技术
  3. 小型西瓜夏秋延后种植市场广阔

小型西瓜夏秋延后种植市场广阔

简介:关于小型西瓜夏秋延后种植市场广阔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养殖技术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茶馆百科网。

夏秋两季小果型西瓜种植推迟,满足了人们淡季市场对优质西瓜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与春夏季栽培技术相比,南方夏秋两季西瓜栽培技术在品种和栽培措施上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在品种选择上,更应引起重视。

1.夏秋季品种的选择,由于气温高、日照强、降水少,西瓜的生长期相应缩短。宜选择几何果好、不易变形的圆果或高圆品种,如玉兰、小雨红无核、湘玉花美人、红小雨、黄小瑜H、金夫等。

2.最好用营养钵育苗,方便苗床管理。带籽西瓜最好直接用营养钵装干籽播种。每盆1 ~ 2粒,深度0.5厘米。无籽西瓜应该通过催芽来种植。播种后,在苗床上盖一层稻草,用喷壶将稻草打湿,然后盖上遮阳网。秧苗拱起后立即将苗床的稻草清除,只用遮阳网遮阳,以免苗床表土干燥影响出苗。幼苗出土后,及时“摘帽”,揭开地膜,让幼苗接受阳光。如果幼苗萎蔫,应适当遮荫。

为防止形成高苗,可在幼苗子叶展开后喷施100 mg/L多效唑溶液,直至子叶湿润不滴水。喷施多效唑的幼苗下胚轴健壮,不白长,抗逆性强。在苗期,尽可能少浇水,以促进幼苗的根系发育。营养钵干枯,幼苗枯萎时,酌情浇水,宜在上午或下午6点以后。

3.整地和施基肥鉴于夏秋季气温高、雨水少,应选择排灌方便、通风良好的砂壤土,最好是未种植过瓜类作物的新垦地,连作地应采用嫁接栽培或土壤消毒,即每亩均匀撒布3 ~ 4公斤70%地松混河沙,然后翻耕灌溉,使土壤湿润。

为了提高小果西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好采用立体栽培。厢宽1.8 ~ 2.0米(含畦),种植两行,畦距畦40 ~ 50厘米,施基肥。夏秋季栽培温度高,瓜苗生长期相对较短,对肥料的需求速效且相对集中。为提高西瓜品质,每亩沟施腐熟猪牛粪土500公斤,腐熟蔬菜(干饼)50 ~ 75公斤,硫酸钾复合肥30公斤,尿素10公斤作基肥。

4、适时播种播种后7 ~ 10天,当幼苗露出心脏或长出真叶时,就在田间播种。夏秋栽培要种实苗,因为苗的根系较窄,不易损伤,有利于苗的成活。种植前,根据土壤水分情况,有条件的话可以灌溉一次,这样土壤含水量保持在50%时种植比较好。

种植应在多云或晴朗的下午进行。种植后应立即浇0.3%复合肥水0.5公斤,然后覆盖银灰色塑料薄膜,立即破膜放苗封巢。种植密度为0.5 m 1.8 ~ 2.0 m,相当于每亩1300 ~ 1500株。

5.田间管理夏季栽培的西瓜生长迅速,长势弱于春季。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功能叶,促进果实膨大,修剪时应采用2 ~ 3条藤蔓。可以在地面栽培,但最好采用垂直栽培。当藤蔓长到30 ~ 50厘米时,搭起人字架或直线架,用小竹签或木棍、树枝将藤蔓引到架上,将藤蔓拉直,防止缠绕。

打顶取心:夏秋栽培,播期在高温季节,影响不同季节的产量

根据瓜苗生长情况,一般每株留1 ~ 2个果,选择果形端正、座果位置适中、无病(伤)的幼果,其余果全部摘除,保证果实扩大营养供给。疏果后要及时追肥。一般每亩要追施复合肥15公斤,尿素5公斤。将肥料溶于水,倒在隔间的缝隙上,用肿瓜水灌满。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要经常保持土壤干湿,以保证果实膨大,灌水时间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禁止中午灌水或漫灌。

6.病虫害防治:夏秋季西瓜栽培一般以病毒病为主,与夏秋季高温干旱和蚜虫发生有关。因此,防治蚜虫是防止病毒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在发病初期对叶片喷洒病毒K或病毒A也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后期也发生了炭疽热。可交替喷洒65%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 ~ 1000倍液进行防治。

虫害:夏秋季危害西瓜的害虫主要有黄瓜黄条、菜青虫、蚜虫、红蜘蛛等。在防治上,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法,将害虫消灭在初期。通过清除瓜田及周边杂草,投放毒饵,人工诱捕,消灭了斜纹夜蛾。用10%雅士净可湿性粉剂喷洒4000 ~ 6000倍,用90%结晶敌百虫喷洒100倍,用2%菜青虫乳剂喷洒1000 ~ 1500倍,防治瓜蚜,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7、适时采收小果西瓜皮薄,在贮运方面不如大果西瓜,一般本地销售以采收九成熟,出口以采收八成熟,并以纸箱或竹篮装袋包装为好。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小型西瓜夏秋延后种植市场广阔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养殖技术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养殖技术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养殖技术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seotea.com/article/730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