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综合百科
  3. 十二种常用农具(农村农民常用的12种农具)

十二种常用农具(农村农民常用的12种农具)

简介:关于十二种常用农具(农村农民常用的12种农具)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综合百科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茶馆百科网。

在谷雨季节,也是农村非常繁忙的时候。玉米要种在山上,田要耕,苗要种。

今天,边肖整理了农村山区常用的12种农业工具,其中一些已经成为古董。这些老物件勾起了很多70-80后的回忆,00后却从未见过。你的家乡还有人在用吗?你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让我们来看看。

第一种农具:锄头

锄头是农村很常见的农具。只要你在农村种地,就会发现这种锄头,但是中国幅员辽阔,生活习俗不同,锄头的样式和形状也不一样。

在边肖的家乡湖南新化,就是上面这种样式的锄头。这种是宽头的,主要用来挖田除草,还有一种是尖的,主要用来挖硬地面。

在农村,家里有各种不同用途的锄头。

第二种农具:犁

农村的农田,很多地方还在用几千年前的方式耕种,一头牛拉着犁,一头牛或者两头牛在前面拉,中间拉着犁,后面一个人赶着牛,掌握犁地的方向和深度。

在一些农村地区,因为地势平坦,所以使用中耕机或微耕机,这比用牛犁地要容易和快捷得多。

这种犁是一个农村木匠做的,从山上砍下类似这种犁的树做成的。只有犁铧是铁做的,其他都是木头做的。在你的家乡,现在用什么来耕田?

耙和犁是两种& quot兄弟& quot。下图是边肖家乡的耙子。也许其他地方的耙子形状有些不同。犁和耙一起使用,一个垂直,一个水平,平整土地,便于插秧。

耙子是由木头和铁制成的。制作这种耙子需要一个来自农村的老木匠。买的耙齿是用坚硬的树做的,上面割了一个洞,还有一根横木,是用来走路的。

朋友们,那里的耙子怎么样?现在有了这种全铁耙子。

第三种农用工具:耙

河滚是湖南新化当地方言。不知道普通话怎么说。

这种工具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以前种双季稻的时候用的比较多。那是种二季稻的时候,刚割完早稻,用来打田,打秧苗根部,方便插田。

现在只种一季,很少有人用。都是古董。

第四种农具:禾滚

装扮成水桶用来打米,是七八十年代农村人收米的工具。这很难,我知道我所做的一切。

等稻子熟了,用镰刀把秧苗砍下来,一手收好,再用水桶一手敲掉秧苗上的稻子。一只手要10下才能清理干净,晚上还会伤到背。

开发一种有脚的脱粒机,然后用电驱动,或者柴油机和汽油机驱动的脱粒机,会容易很多。

现在平地都是收割机直接收割,收割一亩地要10多分钟,快多了。你家还有什么收米的工具?

第五种农具:扮桶

装载大米的农业工具由竹子制成,由工匠编织而成。如果一个竹篮装的是大米,大概有120-150斤重。

农村人挑米,挑回家方便。现在很多都装在饲料袋和肥料袋里。

第六种农具:竹箩筐

一种用来晾晒稻谷的农具也是由竹子制成的。

收割下来的稻谷,滴着水,要用它晒干,再放回仓库。以前农村没有楼房的时候很适合。

现在农村很多家里都盖了楼房,可以把米晾在地上,这种晾席会逐渐失去作用。

第七种农具:晒垫

搓斗又称金斗,是一种将大米收进箩筐的便捷农业工具。

也是竹子做的,现在是铝和不锈钢做的。

第八种农具:搓斗

竹耙是用竹尾制成的农具。这种农具便于晒稻谷。回收的大米含有秸秆,晾晒时可以用来耙。

在农村地区,人们也用它来耙取冷杉针叶作为柴火。你做过吗?

第九种农具:耙子

这是用竹枝绑的扫帚。你可以在城市里看到它。它被用来清扫街道。

晾米的时候用来扫上面的稻草,很好。

第九种农具:竹扫把

晒稻时用来耙的农具。

这是我爸爸自己做的,农村也有带牙的耙子。你的家是什么样的?

第十个农具:挡板(音译)

风车是一种农业工具,用于清理大米中的灰尘和树叶。

这是边肖的父亲前年制造的新风车。上一个是80年代做的,有点烂,又做了一个新的。

第十一个农具:风车

从农村家庭收集的大米应装在柜子里,以防老鼠偷吃。

以前农村到处都是木柜,但是老鼠太坏了,把木柜都咬坏了。后来父亲用木板把它们钉了起来,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补的木板。

好了,朋友们,在这个农忙季节,上面介绍的12种农具勾起了很多70-80后的回忆。你的家乡还有人用吗?你住的地方叫什么?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十二种常用农具(农村农民常用的12种农具)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综合百科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综合百科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综合百科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综合百科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seotea.com/article/7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