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养殖技术
  3. 稻瘟病防治的方法和时间

稻瘟病防治的方法和时间

简介:关于稻瘟病防治的方法和时间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养殖技术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茶馆百科网。

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早稻普遍发生稻瘟病,尤其是水稻的穗颈,常造成‘白穗’,导致早稻减产,甚至部分田地绝收。尤其是优质早稻、冷浸田、稻瘟病‘老区’受灾严重。因为早稻生长季,特别是抽穗前后是多雨期,空气湿度大,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和危害。

一、稻瘟病的发生时期和症状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都会造成危害!

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瘟、粒瘟等不同类型,其中叶瘟、节瘟、穗颈瘟最为严重。

1.苗枯病:由种子中的细菌引起,常发生在第3叶之前。受伤后,幼苗基部变成灰黑色,上部变成褐色。如果田间湿度高,可产生灰黑色的霉菌层(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叶枯病:根据病斑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慢性型、急性型、褐斑型和白斑型。

1)慢性型

慢性病斑边缘棕褐色带淡黄色晕圈,中心灰白色,由深绿色斑扩展为梭形斑,叶背面有灰霉菌层。病斑多的时候形成不规则大斑,发展缓慢。

2)急性型

急性病斑近圆形或椭圆形,叶片两侧有褐霉层;

3)褐斑型

褐斑病一般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斑,舌、耳、枕等部位也会发病;

4)白斑类型

白斑病在嫩叶上产生白色近圆形斑点,一般不产生孢子。

3.热病:抽穗后稻节上产生褐斑,然后向节周围蔓延,病部变黑,易折断。

4、耳颈瘟:耳颈始端出现褐色斑点,产生枯萎的白穗和谷壳。

5、枝稻瘟病

水稻小穗枝上稻瘟病通常发生在一次枝和二次枝上,病斑在小穗枝上,引起小穗白穗和空瘪粒,导致减产。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有的耳朵有病有的没病,比耳颈瘟危害小。

6、谷物爆炸

稻瘟病是籽粒灌浆后成熟或半成熟水稻上出现的病粒。病粒的颖壳有灰白色或褐色、暗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多始于颖壳前端,病斑后期会侵染水稻,产生灰米,味苦,商品性差。

第二,稻瘟病的发病率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秆和水稻上越冬,次年经风雨传播到寄主上形成中央病株,由其形成的分生孢子可再侵染。在适宜的温度和高湿度、雨、雾、露的气候条件下对病害有利。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6 ~ 28,孢子形成的适宜相对湿度为90%以上,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 ~ 28。孢子萌发需要水分,需要6 ~ 8小时。只有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才能形成贴壁细胞,产生侵入丝,侵入丝穿透水稻植株表皮,在细胞间扩散,吸收养分。连续阴雨,日照不足或晴雨天,或早晚有雾或露水,病情迅速扩大。

三、稻瘟病的成因

1.不当施肥

水稻生产中部分或过量施用氮肥,导致叶片细嫩,水稻生长旺盛,闭合早,秧苗贪吃,抗病能力弱,容易引起稻瘟病。

2、种植品种不当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不同。一般来说,粳稻比籼稻对稻瘟病更敏感,晚稻比早稻对稻瘟病更敏感。即使是同一个品种,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侵染能力也不同。

3.稻田水管理不当。

深水稻田长期灌溉不排;

漏田管理不善,水稻孕穗期缺水;

冷泉直接用来灌溉山区的田地

因地制宜选择2 ~ 3个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选择无公害水稻品种应把握四个原则,即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这些原则要综合考虑,不能只追求产量。

2.无病田留种,病稻秸秆处理,消除菌源,稻秸秆处理。

水稻收割后,秸秆要全部收回,不能留在地里。如果要使用,必须经过高温(50 ~ 60)处理10 ~ 15d,才能在田间应用。重病的稻草应该烧掉。

3.种子处理

正确的药物选择和彻底的浸种消毒可以杀死种子上携带的病菌。

4.加强肥水管理

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加强肥水管理是预防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根据水稻品种特点和土壤肥力水平,科学配制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氮肥不能偏施,硅肥要多施。水稻生长过程中,看苗追肥使水稻在抗病能力弱的三个危险期变黄。适当的排水和晒干可以促进水稻根系新根的萌发,增加根系的吸收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稻瘟病防治的方法和时间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养殖技术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养殖技术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养殖技术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seotea.com/article/397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