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养殖技术
  3. 日本对虾的生态和习性

日本对虾的生态和习性

简介:关于日本对虾的生态和习性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养殖技术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茶馆百科网。

日本对虾是一种生活周期短、生长迅速的甲壳动物。生活在海水中,寿命一般为1年,少数达到2年。人生会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生活习性。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认真学习了养虾知识,才能解决后期养虾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有效提高养虾产量。

一.分发

日本对虾栖息的水深范围很广,从几米到100米深,但主要栖息在水深10-40米的海域。日本对虾地理分布广泛,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地区。非洲东海岸、红海、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朝鲜、东海、南海均有分布,中国广东省较多。

第二,生活习惯

1.生境和活动

日本对虾栖息在水深10-40米的海域,喜沙底和泥底,白天在隐沙中活动很少,夜间活动和觅食频繁。具有沉沙性强的特点,其深度在沙面3厘米以下。潜伏呼吸水以左右第一触角、第二触角的鳞片和上颌骨附属物为呼吸管,通过鳃腔,从头胸腹缘排出。夜间觅食时,往往在水的下层缓慢游动,有时游到中上层,在虾池高密度养殖中呈巡航状态。休息时,双脚支撑身体,游泳时双脚放松摆动,马鞭前移后眼睛不时转动;游泳时,脚自然弯曲,游泳的脚频繁划水,两条细长的鞭子分别在身体两侧,自由转动和抬起;受到惊吓时会用腹部敏捷的屈伸不断向后跳,或者用尾扇把水拨下来,在水面上跳跃。

2.对环境的适应性

(1)对盐度的适应性。日本虾是广盐虾。盐度的适宜范围是15-30。人工培育的对虾苗可稀释至相对密度为1.004(盐度为5.2),用于培育和放苗,成活率达90%以上。高密度成虾对低盐度的适应性较差,一般不低于7。

(2)对温度的适应性:日本对虾是亚热带物种,具有广泛的温度适应性。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但8-10停止进食,5以下死亡;生活在32以上是不正常的。

(3)对水中溶解氧(DO)的要求池塘养殖日本对虾耐溶氧的临界点为2mg/L(27),低于此点开始死亡。它具有良好的耐干性,易于长途运输。

(4)对海水pH值的适应。海水的pH值比较稳定,一般在8.2左右,但虾池的pH值大多达不到正常值。pH值是水产养殖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H2S和NH3的含量,也影响虾的耐缺氧能力。比如当溶解氧低于2 mg/L的临界点时,pH值保持在8.3-8.4,虾就不会死亡。相反,如果pH值低于8.0,即使水中溶解氧为2 mg/L,甚至高于2 mg/L,虾仍然会死亡。

第三,饮食习惯

日本对虾主要以底栖生物为食,也以底栖浮游生物和游泳动物为食。根据刘瑞宇等1974年5月至9月的样品分析,日本对虾胃内容物中共有16个动物类群。可以看出,日本对虾主要吃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不能直接吃大型双壳类,偶尔吃尸体和碎屑。对含蛋白质食物的要求高达60%。但是肠道排泄食物很快,尤其是密集群。因为它有吃粪的习惯,所以出现一些食物回收现象。

人工养殖时,日本对虾最好投喂体积小、价值低的双壳类,如青蛤、肌肉蛤等。但是,要注意去除残留的壳,以免妨碍虾潜水

日本对虾的变态和生长总是伴随着蜕皮。每次蜕皮,体长和体重都会突飞猛进。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每次换羽都呈指数增长。从无节幼体到幼虾蜕皮12次。从幼虾到幼虾蜕皮大约需要14-22次,从幼虾到成虾大约需要18次,也就是一生要蜕皮几十次。

蜕皮大多发生在夜间,整个蜕皮过程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起初,体液的浓度增加,接着是新老甲壳动物的分离。蜕皮前,它常在水底侧卧,腹部四肢间歇地缓慢划水。随着虾的快速屈伸,头胸甲与第一腹节背部连接处的关节膜裂开,经过几次突然的连续拍打,新的身体从裂缝中跳出旧的外壳。蜕皮后新壳变软变红(老虾)。几个小时后,幼虾的新壳变硬,老虾需要1-2天。刚蜕皮的虾比较弱小,容易受到同类或敌人的攻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差,繁殖过程中容易生病,所以蜕皮是一道生存屏障。它通过蜕皮表现出一个连续的生长过程。

1)日本对虾一般在蜕皮过程完成后才进食;蜕皮后的短时间内,食量很少,只做缓慢运动。

2)蜕皮时吸收大量水分,体重明显增加。

3)新壳变硬后,食量和活动恢复正常,食量大增,营养物质逐渐积累;新的组织形式来代替原来吸收的成分;无机盐的沉淀使甲壳变硬。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4)养分积累达到高峰,为下一次蜕皮奠定基础。日本对虾的蜕皮受蜕皮周期的制约,但环境变化(如pH值变化、药物刺激等)可以刺激日本对虾的蜕皮,加速其生长。蜕皮也和潮汐周期有关,春潮蜕皮的几率更大。这一特性在人工养殖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通过潮汐变化来把握虾类蜕皮的时机,用适量的药物刺激来促进蜕皮,使虾类蜕皮整齐,生长迅速。日本对虾的蜕皮周期一般随着体长和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与年龄关系不大。蜕皮周期与体重的关系

系式如下:logD=0.2114logW+0.8405 
式中,D为蜕壳周期,单位为天,W为活重,单位为克。如果饲料不足,温度和盐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长蜕壳周期,特别是在对虾健康状况不良情况下,蜕壳后体长和体重都不会增加。 
日本对虾和其他甲壳动物一样,蜕壳是不可缺少的,其蜕壳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Y器官是一种与蜕壳有关的腺体,能分泌诱发蜕壳的激素。X器官窦腺也能分泌三种与蜕壳有关的激素:蜕壳抑制激素、蜕壳促进激素和蜕壳吸水调节激素。X器官分泌的三种激素,并非直接作用于蜕壳活动,而是通过Y器官间接产生影响。李光友(1982)认为对虾蜕壳与对植物蜕壳素与蛤蜊肉的摄取有关。 
日本对虾类的生长由体长和体重两个量来表示,各个生活阶段体长和体重的增长趋势和渐近值不同,两者这间形成一定的相关关系。根据日本对虾体长和体重实例值,求得相关公式如下:♀ W=6.387×10-6×L3.116 
♂ W=9.949×10-6×L3.0295 
当体长90毫米时,雌性和雄性体重均为7.8克;当体长150毫米时,雌性体重38.5克,雄性体重37克。因此,在个体较小时,相同体长,雌雄个体重量差异小;而成虾时,雌性稍大于雄性。 
五、洄游 
生活在亚热带的日本对虾,并没有明显的产卵洄游,但产卵时也出现区域性群集现象。冬季,当水温下降时,个体大的对虾游到30米或30米以上较深的海域越冬。待水温回升时,移向浅水处产卵。长大的幼体逐渐从浅水索饵洄游到深海区。体长10厘米的日本对虾进入成虾期,栖息于水深5-6米海区。体长至20厘米时,转至8-9米深的海域。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日本对虾的生态和习性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养殖技术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养殖技术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养殖技术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seotea.com/article/345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