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养殖技术
  3. 白芨种子怎么养殖(白芨种植技术与栽培)

白芨种子怎么养殖(白芨种植技术与栽培)

简介:关于白芨种子怎么养殖(白芨种植技术与栽培)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养殖技术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茶馆百科网。

作为国家二级濒危药材,白芨的野生资源越来越少,需求量逐年增加(2014年鲜白芨需求量已达2 000 t以上)。因此,解决白芨资源短缺的最有效途径,除了寻求替代品,就是通过人工种植。白芨的繁殖方式主要依靠假鳞茎分株。虽然本实验室通过催芽大大提高了白芨的发芽率,但仍存在无性繁殖系数极低的问题,难以形成产业规模。但白芨荚果中有3 ~ 5万粒种子,自然条件下发芽率低(<5%)。能否通过提高发芽率使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有性繁殖并长成幼苗,已成为制约白芨育种的瓶颈。

本文将白芨种子直接播种于田间,克服了种子微小、无胚乳、自然条件下极难发芽的困难。针对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特别是兰科药用植物的种源问题,重点开展了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苗快速繁殖和优良种质资源收集筛选,突破了白芨微小种子在人工环境下高频率萌发的技术难题,自主创新了工厂化快速繁殖关键技术体系。白芨种子的发芽率从自然条件下的不到5%提高到70%,鳞茎的发芽系数从传统技术的1 ~ 3提高到4 ~ 5,白芨的种植成本从30万元/hm2降低到9000元/hm2。

2 。本研究为白芨育种提供了充足的种源,开辟了白芨快速有性繁殖的新途径,为其优良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育种提供了新方法。

1实验材料和试剂

1.1实验材料

选择陕西商洛小韩峪村白芨种质资源(东经109 4818,北纬34 26)进行直播。种质资源种植在西北濒危药用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种质资源圃。白芨开花后(4月底至5月初),通过人工授粉技术完成授粉,然后选择荚果发育良好、胚龄18-20周的白芨荚果。成熟时收获白芨荚果,装入牛皮袋中,阴干,冰箱保存,以备后续实验。

1.2实验试剂

TTC (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营养液(实验室提供)、多菌灵(上海华农化工有限公司)、磷酸二胺、甲壳素、抗菌剂(瑞士联邦化学集团有限公司)、敌敌畏(狄威化学公司)、树皮粉(发酵)、营养土、河沙、滑石粉、滑石粉。

2实验方法

2.1白芨种子活性的检测

白芨大田直播时期选在4月上旬。首先,用TTC染色法检测种子活力。

2.2苗圃基地的选择和布置

选择年降水量800 ~ 1 200 mm,年平均气温14以上,水源方便的田地,修建塑料大棚,对大棚内的土地进行翻耕耙平,直至空实,平整至无杂物,并加高低垄做育苗池。育苗池宽150-200厘米,深20-25厘米。池塘上铺塑料布,塑料布和土之间撒农药。

2.3基质的制备

为了选择最佳育苗基质,将发酵树皮粉与腐殖质、营养土、鸡粪和泥炭土按一定体积比混合,通过观察白芨幼苗在不同比例基质上的生长情况,选择最佳基质体积比。

4结论

本研究针对白芨优良种质的保存和繁育技术,克服了白芨种子直播发芽技术,解决了自然条件下繁殖率低的问题。冷藏5个月后,白芨荚果活力为83.38%11.04%,最佳育苗基质为树皮粉、腐殖质、营养土、鸡粪和泥炭土的体积比为15 20 8 1 5。通过控制不同时期的水分吸收和营养需求,大田直播45d后,种子发芽率为69.7%3.13%。直播180天后,幼苗全部长成4 ~ 5片真叶,单株10 ~ 15厘米,根系发达,假鳞茎约1 ~ 1.5厘米,可作为成品苗进行大田移栽。第一年移植的假鳞茎,第二年种植在假鳞茎内。120天后,植株长出4-5片叶,叶高一般在12厘米以上。播种180天后,假鳞茎直径一般大于2 cm。

该技术体系大大降低了白芨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为白芨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人工种植方法。自然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提高到70%,生产中种植成本从30万元/hm2降低到9000元/hm2。同时,这一技术体系采用有性繁殖的方式,使后代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利用已建立的育苗技术体系,指导中药材种植企业和药农每年大规模培育1.2亿株性状优良的白芨种苗,解决了白芨种苗极度匮乏的现状,保护了白芨野生资源免遭进一步破坏。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白芨种子怎么养殖(白芨种植技术与栽培)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养殖技术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养殖技术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养殖技术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seotea.com/article/105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