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综合百科
  3. 水稻恶苗病防治技术

水稻恶苗病防治技术

简介:关于水稻恶苗病防治技术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综合百科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茶馆百科网。

水稻恶苗病,俗称雄苗,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能产生赤霉素,所以能导致水稻植株白长,节上产生不定根。该病可在苗期至抽穗期发生,三个高峰期为苗期、本田分蘖期至拔节期、孕穗期至抽穗期。

1.症状:带胚芽的种子是苗期发病的主要原因。病苗细长,比健株高1/3。叶片和叶鞘狭长,全株黄绿色,根系不发达,根毛稀少,移栽前后部分病苗死亡。成株期一般在移栽后1个月左右出现病株,症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明显伸长,节常弯出叶鞘,下部茎有许多倒生不定根。之后,茎逐渐腐朽;大多数重病株在孕穗期死亡,而轻病株往往抽穗早,穗形短,籽粒不结实。天气潮湿时,枯死的植株表面覆盖着微红和白色的霉菌。

二、发病条件

1.种子携带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水稻恶苗病是一种嗜热病原菌,当土壤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时,不表现症状。病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5,侵入寄主的最适温度为35。旱育秧比水育秧严重;增加氮肥刺激病害发展;施用未熟有机肥严重。

2.苗弱;苗床灌溉不及时,缺水干旱,出现裂缝,容易造成幼苗伤根,或拔苗时苗床缺水伤根。这样的苗移栽后病情严重。

3.没有经过化学药品彻底浸泡的病种子比经过彻底浸泡消毒的病种子更严重。

三、防治方法和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这种疾病是一种主要通过种子传播的循环性疾病。因此,首先选择无病害的种子,然后对种子进行严格消毒,是防治的关键。

1.加强栽培管理。催芽不宜过长,拔苗时尽量避免伤根,做到“五不移栽”:即不隔夜苗、不老苗、不深泥苗、不烈日苗、不冷水浸苗。

2.清除患病的植物残留物。及时拔除病株,消灭病株。收获后,患病的秸秆将被用作燃料或堆肥。

3.防止秧苗根部和种子受伤是减少病菌入侵的关键。

4.种子处理。种子消毒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用1%石灰水清液浸泡种子,15-20浸泡3天,25浸泡2天,水层应高出种子10-15厘米,避免阳光直射;或用3000倍的25%咪鲜胺乳油浸种72小时;或用3000倍的25%斯波克EC浸种72小时;

5.在苗床上发现时,人工拔除后用95%绿衡1号(恶霉灵)4000倍液或40%咪鲜胺3000倍液喷洒,出苗后用上述方法之一处理,覆盖30分钟后移栽,可有效缓解田间发病情况。

6.加强田间用水管理。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有水的田病害较轻,干湿交替的旱田病害较重。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水稻恶苗病防治技术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综合百科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综合百科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综合百科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综合百科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seotea.com/article/732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