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综合百科
  3. 草莓死秧烂根原因

草莓死秧烂根原因

简介:关于草莓死秧烂根原因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综合百科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茶馆百科网。

一、常见引起死苗的侵染性病害

1、草莓芽枯病

致病规律:病原菌为丝核菌,带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主要随病苗和病土传播。露地栽培时以春季发病为主,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2-25,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容易发病。保护地温度高,通风差,湿度大,种植过于密集,容易导致病害传播。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芽、新芽、托叶、叶柄基部。幼芽和新芽被侵染后逐渐萎蔫,呈现萎蔫或萎陷,然后变成褐色而死亡。成年期还可引起苗枯、茎叶腐烂、根腐、烂果。在植物的基部,靠近地面处有初级暗褐色斑点,这些斑点逐渐下垂,长出米色至浅褐色的蜘蛛巢菌丝体,有时将几片叶子连在一起。根的茎基部和受损皮层腐烂,上部干燥易拔起。受害果实患病部位表面出现深褐色不规则斑块和僵硬,最终导致整个果实干腐,故又称草莓干腐病。温度高时,上述菌丝可生长,有色浆果发病,病部变为棕白色,红色部分略呈胭脂红色,引起湿腐或干腐,但不生长灰霉,这是与灰霉果腐的区别。

防治措施

(1)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不要在有病的地里育苗。你应该选择不种草莓的田地或者土壤经过消毒的田地育苗。

(2)合理密植,防止过密种植。宜不要把土埋得太深,而要“上面埋心,下面露根”;草莓要适时适度地在温室、大棚中栽培;合理灌溉,浇水要安排在上午,浇水后要迅速释放空气,降低湿度,防止水分滞留,尽可能增加光照。

(3)化学防治:草莓苗延迟后,每隔7天喷一次有效霉素600倍,或10%利库林水悬浮剂300倍,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共2-3次。

(4)当芽枯病和灰霉病混合发生时,可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65%灭多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收获前3天停药。

2、草莓黄萎病

致病规律:病原菌在土壤中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假菌核的形式在寄主病残体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带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通过患病的母株、土壤、水源、农具等途径传播,从植物的根伤口侵入或直接从幼根的表皮和根毛侵入,在植物的维管束中得其指,不断向植物的叶和根扩散,引起植物的系统性病害,最终死亡。

危害症状:草莓黄萎病先侵染外围叶片和叶柄,导致叶片上出现暗褐色小病斑,失去光泽,从叶缘和叶脉开始变成黄褐色枯萎,干后死亡。感染的新叶无生命,灰绿色或浅棕色下垂,然后从下部叶片开始转为枯萎,直至全株死亡。受害植株的叶柄、果柄和根茎横切面可见维管束褐变。根系减少,根变成黑褐色甚至腐烂,但中柱不变色。发病初期根系正常,病株死亡后地上部分变成褐色腐烂。当病株下部叶片变成黄褐色时,根部变成黑褐色并腐烂,有时植株一侧发病,而另一侧无病,表现出所谓的“半萎”症状,病株基本不结果或果实不膨大。与草莓枯萎病不同的是,夏季和高温季节不发生黄萎病,心叶不变形,不发黄。

防治措施

(1)在无病地块选择健康植株留种,种植无病壮苗。无病母株可通过空间采苗获得,即在匍匐茎的第一端触地之前,将其切割并插入无病土壤中

(4)加强栽培管理措施。重点加强水肥管理,适当增加施用有机营养、磷钾钙包肥,活化土壤,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抗病性和抗逆性。注意草莓种植后土壤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及时去除患病老叶;发现病株应尽快拔除,及时补种,深埋或焚烧,减少传染源。

(5)种植前或发病初期,用300-500倍的70%甲基托布津或70%恶霉灵浸泡根部进行消毒或种植后浇灌根部。

3、草莓枯萎病

发病规律:该病通过病株和病土传播。菌丝体和厚垣孢子主要在病害残留物留下的土壤中或在未成熟的肥料和带有细菌的种子上越冬。当患病的植物分裂成幼苗时,病原体传播。草莓移栽时,厚垣孢子萌发,病原菌从根部的天然裂缝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的维管束中繁殖、生长、发育,形成小分生孢子,在导管中移动、增殖。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物的正常运输功能,导致萎蔫。连作或重土、地势低、排水不畅会加重病情。

危害症状:草莓枯萎病一般发生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间。初期仅心叶变为黄绿色或黄色,部分卷曲或波状产生畸形叶,使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减弱。三叶中,1-2叶常变形或变窄变硬,多发生在一侧。老叶萎蔫呈紫色,后叶枯萎,最后全株枯死。轻度受害植株的症状有时会消失,而受害植株的根冠、叶柄和果柄的维管束则由褐色变为深褐色。根变褐后纵切显微镜下可见长菌丝。轻症植株果实减少,果实不能正常膨大,品质变差,产量下降,匍匐茎明显减少。萎凋与萎蔫相似,但萎凋的心叶变黄、卷曲或变形,主要发生在高温期。

防治措施

(1)对苗木进行检疫,建立无病圃,移栽前及时消毒,减少病源,实行轮作;

(2)有了抗病品种,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病点及时用生石灰消毒;

(3)加强水肥管理,适当增加施用量。

有机营养、磷钾钙套餐肥,活化土壤,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抗病抗逆能力。

(4)药剂防治:用2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苗5分钟后再定植,或用药液灌根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茎基部,隔15天左右1次,共防5-6次。药剂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4、草莓青枯病

发病规律:此病由细菌青枯假单胞杆菌侵染所致。病原细菌在草莓植株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土壤、雨水和灌溉水或农事操作传播。病原细菌腐生能力强,并具潜伏侵染特性,常从根部伤口侵入,在植株维管束内进行繁殖,向植株上、下部蔓延扩散,使维管束变褐腐烂;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病原细菌寄主范围广,与茄子、番茄的青枯病为同一病原。

病菌喜高温潮湿环境,最适发病条件为温度35℃,最适pH值为6.6。浙江及长江中下游的发病盛期在6月的苗圃期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草莓定植初期。

久雨或大雨后转晴,遇高温阵雨或干旱灌溉,地面温度高,田间湿度大时,易导致青枯病严重发生。草莓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

危害病状:草莓青枯病多见于夏季高温时的育苗圃及栽植初期。发病初期,草莓植株下位叶1-2片凋萎脱落,叶柄变为紫红色,植株发育不良,随着病情加重,部分叶片突然失水,绿色未变而萎蔫,叶片下垂似烫伤状。起初2-3天植株中午萎蔫,夜间或雨天尚能恢复,4-5天后夜间也萎蔫,并逐渐枯萎死亡。将病株由根茎部横切,导管变褐,湿度高时可挤出乳白色菌液。严重时根部变色腐败。

防治措施

(1)实行水旱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轮作。

(2)提倡营养钵育苗,减少根系伤害;高畦深沟,合理密植,适时排灌,防止积水,防止土壤过干过湿;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增加通风透光条件。

(3)加强肥水管理,适当增施有机营养、磷钾钙套餐肥,活化土壤,调节土壤pH值。

(4)药剂防治:育苗前用,60%三氯异氰脲酸片剂1000倍液喷洒地面。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或氟哌酸600倍或可杀得2000倍液淋根或、灌根。

5、草莓炭疽病

发病规律: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8-32℃,属高温性病害,凉爽干燥的气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宝交早生、早红光抗病性强,丰香中抗、丽红、女峰、春香均易感病。病原菌主要以土壤中的病茎叶,匍匐茎等病残体越冬,并成为初侵染源。病原菌形成孢子后随雨水飞溅到草莓上引起再次侵染和扩展。

危害病状:叶片、叶柄、匍匐茎、花瓣、萼片和浆果都可受害。病株受害大体可分为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两类症状。局部病斑在匍匐茎上最易发生,叶片、叶柄和浆果上也常见。茎叶上病斑长3-7毫米,初为红褐色,后变黑色,溃疡状稍凹陷,病斑包围匍匐茎或叶柄整圈时,病斑以上部位枯死。萎蔫型病株起初病叶边缘发生棕红色病斑,后变褐色或黑色,发病较轻时,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时能恢复,发病严重时几天后即枯死。掰断茎部的症状是由外向内逐渐变成褐色或黑色,拔起植株,细根新鲜,主根基部与茎交界处部分发黑。

防治措施

(1)种苗检疫:选择有信誉的育苗企业引进种苗,种苗要经过产地检疫,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

(2)农业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控制育苗地种苗种植密度和繁育密度;水肥管理。采用滴灌浇水,禁止大水漫灌,禁止在高温时段浇水。合理施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钙套餐肥,促进根系发达,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中耕处理。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避免重茬。最好不要重茬种植,保证轮作期3年以上。

(3)田园清洁:及时清除病叶、病茎、枯叶及老叶以及带病残株,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传播病原;及时拔除杂草,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

(4)异地育苗:对感病品种可采用育苗地北移至冷凉地区,减轻炭疽病的发生。

(5)药剂防治:育苗时苗床土用多菌灵消毒;定植前用70%丙森锌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进行苗床喷雾预防,带药下地;定植后在草莓苗匍匐茎抽生开始预防,保护幼茎不受侵染,药剂可以选用32.5%阿米妙收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25%咪酰胺乳油1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施短缩茎、匍匐茎等近地表部位。

6、草莓根腐病

发病规律:(1)草莓黑根腐病。长期连作,土壤病原菌、线虫数量增加。越冬低温冻害。除草剂药害。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植株根部过度积水或土壤过干均易发病。其中土壤病原物增加和植株生长势衰弱是主要病因。

(2)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夏秋气温较低,土壤湿度过大。种植区地势低洼,土壤积水较多。常年连作导致土壤中病原物增加,越冬遭遇冻害,生长势减弱。一般黏土地块比沙壤土易发病。病原以卵孢子在地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夏。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条件适应时即萌发形成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入植物的根系或幼根。

危害病状:(1)草莓黑根腐病。病株易早衰,矮小,株势弱,坐果率低。被侵染的根部由外到内颜色逐渐变为暗褐色,不定根数量明显减少,又俗称“死秧”。

(2)草莓红中柱根腐病。植株早衰,茎变为褐色。植株下部老叶变成黄色或红色,新叶有的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匍匐茎减少,病株枯萎迅速。发病初期不定根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1-5mm长的红褐色或黑褐色梭形长斑,严重时木质部坏死。后期老根呈“鼠尾”状,切开病根或剥下根外表皮可看到中柱呈暗红色。

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

避免连作重茬,以实行2年水旱轮作效果最佳。

(2)选用无病健康种苗  

要选择无病、健康的植株留种,最好采用组织培养生产的无病种苗,并在无病菌的土壤上进行育苗。

(3)选用抗病性较强的草莓良种

(4)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是减少初侵染源、减轻土传性病害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育苗或定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方法是每667m2用氯化苦13.5-20L,穴施或沟施,施后封土盖膜,揭膜后要散气,待没有药害后再育苗或定植,但要注意施药人员安全。太阳能消毒,方法是在7月份的高温期,深翻,灌水,盖地膜,维持5-7天,利用膜下高温杀死病菌。

(5)加强栽培管理

施足优质基肥,促进草莓健壮生育;采用高畦栽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密植,降低草莓株间湿度;进行地膜覆盖,避免果实接触土壤;防止高温多湿,创造良好生长环境;切忌偏施氮肥,发生徒长,增施含腐殖酸、磷钾钙套餐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搞好园地卫生,消灭病菌侵染来源。

(6)药剂防治

蘸土坨、蘸根:定植前用恶霉灵或精甲霜灵或咯菌腈+800倍液蘸土坨或蘸根;

淋根、灌根:定植缓苗后,使用恶霉灵+800倍淋根或灌根,每棵0.5斤左右,可以预防芽枯病、炭疽病、枯萎病、根腐病、黄萎病等病害;

死棵发病初期可用:(啶氧菌酯)+可杀得叁千(氢氧化铜)+(咯菌腈、精甲霜灵)喷雾加灌根,连续2-3遍。

二、非侵染性病害引起死苗

定植温度过高、栽后灌水不及时、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土壤酸化、盐分过高、栽植过深、排涝不及时等原因都会引起死苗。

防治措施

首先移栽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通过高温闷棚消毒,可以杀死土壤中大部分黄萎病、根腐病等土传病菌和根结线虫、地下害虫等;

其次移栽时,要选择健康的草莓秧苗,并且对秧苗进行消毒处理,并进行适当的修剪,剪去幼苗的残叶,埋幼苗的时候保证根茎埋入土中切不可过深,应使苗心得茎部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跟。移栽当天的温度也不能太高,最好选择阴天进行移栽。

最后就是移栽后的管理,移植后要及时灌水,用有机活化套餐营养800倍液灌根1-2次,调节土壤酸碱度,螯合游离的盐分离子,促进根系下扎。要保证排水通畅,假如遇到高温天气,要及时采取遮荫措施进行覆盖,还要注意保持通风,严格控制好田地内的温湿度,杜绝草莓死苗情况的发生。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草莓死秧烂根原因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综合百科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综合百科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综合百科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综合百科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seotea.com/article/68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