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招生教育
  3. 黄颡鱼苗(黄颡鱼苗图片)

黄颡鱼苗(黄颡鱼苗图片)

简介:关于黄颡鱼苗(黄颡鱼苗图片)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招生教育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茶馆百科网。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黄颡鱼苗,以及黄颡鱼苗图片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搜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1黄国鱼的养殖技术,我们恩施这里河里的黄骨鱼,有相应的养殖技术吗

 1.生活习性

黄颡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颡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颡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

2.苗种培育

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苗量为10~12万尾,可肥水下塘,培养生物饵料,也可泼洒豆浆、花生饼或蛋黄等。养至3~4厘米规格后分塘培育,每亩3~4万尾,养至6~8厘米规格后进入放养阶段。

3.成鱼养殖

(1)池塘主养池塘面积以3~8亩为宜,水深1.2~1.5米,每亩水面放养黄颡鱼苗种5000~10000尾,当年可养成尾重75~100克的商品鱼。

(2)池塘套养每亩水面套养黄颡鱼苗种500~1000尾,可产商品鱼35~60千克。

(3)网箱饲养每平方米可放养黄颡鱼苗种500尾左右,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

2.黄颡鱼的养殖

在珠江三角和我市的茶楼、食肆、海鲜酒家,食客可以尝到一种叫黄颡鱼的新品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黄颡鱼是我国优质的名贵鱼类,俗称黄骨鱼、骨鱼。它生长在江河、湖泊、水库或其支流等水域,栖息于底层,以各种底栖的无脊椎动物、小杂鱼、虾等为饵,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广,对营养和其它环境因素的要求不高,因此,在条件较好的水域均可以进行养殖(或增殖)。

黄颡鱼鱼体粗壮,头略平扁,躯干、尾侧扁,背倾斜,胸、腹宽阔平坦,头顶皮肤单薄,表皮比较粗糙,吻纯圆,眼中等,口裂大,齿细小呈绒毛状,唇薄而简单,上枕***,有一根向后延伸的骨刺,须4对,鳃盖8条至10条,尾鳍深分叉,其特征鱼一般鱼类有较大的差异。

黄颡鱼是一种广为分布的鱼类,广东省珠江水系和其它河流、湖泊都可以发现它的踪影。在广东,属于黄颡鱼的鱼类共有三种,分别是黄颡鱼、中间黄颡鱼和互氏黄颡鱼。

黄颡鱼的养殖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养殖条件

不论池塘、网箱或其它养殖水体,其水源必须充足并无污染,底质及周围生态环境都必须适合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

二、鱼种来源

鱼种可以是从江河湖泊捕捞的,也可以是人工繁育出来的,不论其来源如何,都必须进行标粗培育,放入成鱼塘、网箱的鱼种规格达到30至50克,这样的规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较快,能及时地达到上市的商品鱼规格(150克以上)。放养鱼种在当年3月底以前完成,当年12月之前能捕获上市,减少过冬的损耗和死亡。

三、投喂质量高的饲料

饵料质量较高是提高黄颡鱼成活率、上市规格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因此,投喂的饲料的粗蛋白应在35%以上,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改变投喂饲料的数量和次数。每天定点投喂1至2次。

四、注意水质的调节和疾病的防治

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米,PH值6.5至8,每月换水一次,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定时或不定时开机,增加水中的溶氧,避免或减少浮头或泛塘现象,使黄颡鱼生长正常。鱼有病要及时防治,做好预防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

2黄颡鱼适合在什么季节投放幼苗啊主要预防什么病

黄颡一般在7、8月放苗,2cm左右,成活率高。主要预防车轮虫等寄生虫、出血病、腐皮病等。

3黄颡鱼苗尾部成白色后死亡是怎么回事

请问你的苗是在哪里进的。放到池塘死了一半,一来是你拿到的是普通苗,抗逆性较差,回到鱼塘才会缠身应激。二来就是你的当天的温差太大,不适宜放入鱼塘,这个你当前拿苗的时候应该会有人跟你说的啊

4黄颡鱼幼苗会被其它鱼类吃掉吗?

黄颡鱼孵化卵,保护的非常好,幼苗就有自我保护的毒刺,一般没有鱼敢接触这三根毒刺。

5嘎鱼的养殖?

饵料入手高效养殖黄颡

黄颡,又名黄腊丁、嘎鱼,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属于杂食性,具有较强适应性,对水质要求不高,易于引种驯化,因其营养价值高而愈来愈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同时是改善养殖品种结构的一种适合食用、垂钓的优良品种。我们近年来连续进行了小池塘主养试验,都取得了良好结果,现将小池塘高效养殖黄颡的关键环节饵料技术介绍如下:

1、饵料配制

天然水域的黄颡食物主要是小虾、鱼及鱼卵和部分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因此进行人工养殖可采用鲜活的动物性饵料饲养。近几年我们多采用了自制配合饵料进行驯化喂养,饵料采用进口鱼粉、肉骨粉、血粉、豆粕、菜粕、干鱼虫等与饲料添加剂进行配合而成,前期蛋白含量34%以上,脂肪4%;后期可用小杂鱼粉替代部分进口鱼粉,蛋白含量30%,脂肪6%即可。投喂饵料必须新鲜无霉变、酸败。

2、驯化

野生黄颡喜昼伏夜出摄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经5-7天驯化,完全可以上饵料台白天摄食。在苗种入池2天后采用人工投饵驯化,驯化时配以固定的投饵信号,进行定点、定时投饲训练。经耐心驯化5-7天后即可正常投喂饲料;如此投放的驯化苗种,入池第二天即可正常投喂,投喂***可采用人工与机械投饵两种形式。

3、投饵量

整个投饲过程应分三个阶段。之一阶段5、6月份每日投饵4次,日投饵率在3%-5%;第二阶段7、8、9月份日投饵3次,投饵率2%-3%;第三阶段10月份以后日投饵2次,投饵率2%。在这一基础上还应根据天气与水质情况对投饵量进行调整,在之一、第三两个阶段建议采用饱食法,即上饵料台鱼90%离台后停食;第二阶段由于天气炎热,水质易波动,建议喂“九成饱”,即上饵料台鱼80%离台后停止投喂。

此外由于黄颡鱼口裂较大,因此饵料粒径要相应加大,以粒径2.0毫米的颗粒料作为开口饲料,成鱼料粒径可达到5毫米以上。采用沉性硬颗粒饵料要求颗粒在水中要有15分钟的稳定性;使用浮性饵料会更好地提高饵料利用率。

--------------------------------------------------------------------------------------------------

黄颡鱼池塘精养技术

黄颡鱼属鲶形目、?科、黄颡鱼属。有些地方也叫作黄腊丁、黄呀姑、黄鳍鱼、嗄鱼等。其体色艳丽,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可食率高,生命力强,适温范围广,是一种可开发的新型养殖品种。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池塘精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体长,头阔而平,背部隆起,腹部平坦,体后段稍侧扁,尾柄粗短,口裂大,下颌短于上颌,上有细齿,有须4对,眼小侧位,背鳍和胸鳍有硬刺,上有锯齿,胸鳍略呈扇形,末端近腹鳍,尾鳍深叉形,脂鳍较臀鳍短,***位于腹鳍与臀鳍之间,全身***无鳞,体背部为黑褐色至青黄色,腹部淡黄色,体色随栖息环境而有所差异。

2.食性:属广食性鱼类,食物包括各种水生昆虫、小鱼虾、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无脊椎动物。

3.生长与繁殖:自然条件下,1龄鱼体长可达8cm,2龄可达16~20cm,更大个体可达500g以上:一般2龄可达性成熟,性成熟个体一般雄性大于雌性,产卵期5~7月,为一年多次产卵型,生殖期雄鱼有筑巢、保护卵和仔鱼的习性。适宜繁殖水温23~30℃,每尾怀卵量为2000~3600粒,一般于夜间产卵。受精卵略呈黄色,粘性,卵径2mm左右。水温23~28℃,孵化50~60小时即可出苗。

二、池塘养殖技术

1.池塘准备:养殖黄颡鱼的池塘大小一般以2000~3500m2为宜,池底要平坦,但排水口一端应稍低于进水口一端(坡度不宜过大),挖50~60m2的集鱼坑,深度为20~40cm,以备干塘捕鱼之用;要求池塘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水深可保持在1.5~2m。计划产量在150kg/667m2以上,应配备1台2kw增氧机;消除过多淤泥,保留10cm左右即可;每667m2水面用150kg生石灰干法清塘,尽量使底泥与石灰混匀,暴晒1周注水80cm;每667m2施发酵的有机肥100~200kg,当培育出大量的浮游生物后即可投放鱼种。

2.鱼种放养:放养时间一般在3~4月,放养密度视池塘条件、管理水平、饲料及预计出塘规格等情况灵活掌握。鱼种应选择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伤、体质健壮的个体放养,一般667m2放养5cm体长的黄颡苗2000~4000尾,若为30g左右鱼种,则每667m2放养1500~3000尾。鱼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尽量避免使用高锰酸钾等氧化性较强的药物。于放养黄颡鱼15~20天后,每667m2水面再放养体长10~15cm花白鲢200~400尾。

3.饲料投喂:人工饲养条件下可用小鱼虾、动物下脚料喂养,也可用鱼粉、肉骨粉、血粉、豆粕、饲料添加剂等制成颗料投喂。蛋白质含量30%~40%,脂肪含量4%~6%。在高温季节可添加适量杆菌肽锌,能有效地防治多种疾病,缓解多种应激现象,并有促长和降低饲料系数的作用。但应注意不能与***粘杆菌素、呋喃唑酮同用。野生黄颡鱼喜在夜间觅食,经5~7天的驯化即可正常群集摄食。如投放的鱼种为人工繁殖苗,则入池后第2天即可正常喂饵。正常吃食后,4月份以前投饵率1%~3%,生长旺季为4%~6%。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饲料投喂宜做到"四定"。

4.日常管理: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是关键,5~6月份每月加注水1次,深30cm,6~9月份每半月注水1次,深20cm。高温季节每月用15g/m3生石灰泼洒一次,并适时开动增氧机。平时注意勤巡塘、勤观察、勤捞杂草污物、勤作记录。黄颡鱼为无鳞鱼,对常用药物的忍受力低,防治鱼病时要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该鱼种对孔雀绿、***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等药物较敏感,要慎用。

--------------------------------------------------------------------------------------------------

;xxpxccc=217168

黄颡鱼(黄腊丁)的生物学及人工养殖技术

一、黄颡鱼养殖的发展前景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的黄颡鱼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6.1g、脂肪2.1g、碳水化合物2.3g,钙154mg,磷504mg.含有人体中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据医学史书记载,黄颡鱼具有消炎、镇痛等疗效。

二、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

(一)分类属地位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drace(Richardson)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淡水经济鱼类,俗称: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等,英文名:Yellowcatfish,在鱼类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本属有4个种:分别为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岔尾黄颡鱼。目前养殖的主要对象是黄颡鱼,其次为江黄颡鱼(本场两种均有苗种,后两种因个体较小而无多大养殖价值)。

(二)生活习性

黄颡鱼属的鱼类属于底栖性鱼类,白天喜栖息于水体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体上层觅食,对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力较强。据有关资料报道:在水温28—29℃时其平均耗氧率为0.141mg/小时,室息点为0.314mg/L,在低氧环境中有较强的适应力。在冬季低温条件即使离开水体后数小时(只要保持一定的湿度)。还可以生存。有时在秋末冬初人们在短途运输黄颡鱼至市场出售时,采用竹篓底部垫上一层水生植物再放上黄颡鱼后放水草保持湿度运输,几个小时后,放入到市场上的暂养池充气鱼可以全部存活。黄颡鱼常于江河水流缓慢、多乱石或卵石的环境中,秋冬季低温多在水深的河流、湖穴、岩洞、石缝中越冬,活动范围较小.不易捕捞。仲春开始离开越冬场所,到附近的乱石浅滩、近岩活动摄食,白天主要在水较深的乱石或卵石间栖息活动、夜间游至浅水域的乱石间捕食,黎明时常可见慌忙找寻石洞、缝穴陷蔽的黄颡鱼。在江河、湖泊、水库夏季涨水时,水变浑浊,此间黄颡鱼大都游至宽阔的倒角摄食水体带来的或生长的蚊类幼虫,秋冬随着江河、湖泊水体清澈,水温下降等条件的变化逐渐游到水较深的乱石河流、湖泊深穴等处活动摄食。黄颡鱼喜欢集群和在弱光条件下摄食和活动。

(三)食性

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随着个体大小的不同,黄颡鱼的食性有着显著差异,从鱼卵孵化出膜第4至第5天开始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和枝角类,以及人工投喂蛋黄之类的饲料。体长在5—8cm,主要的食物是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水蚯蚓及人工配制混合饲料(鱼浆与植物性饲料混合剂)等。在体长10cm以上主要食物有:螺蛳、小虾、小鱼、摇蚊幼虫、蜉蝣目稚虫、鞘翅目幼虫、昆虫卵、绿色水蜘蛛、苦菜叶、马来眼子菜叶、聚草叶、植物须根和腐屑、鱼鳞、泥沙及其它鱼类产在水生植物和石块上的鱼卵等。在池塘人工饲养条件下除摄食池塘中天然饵料生物外,一般必须投喂人工配制软性配合饵料,也可喂硬颗粒饲料和浮性饲料,尤其是在集约化网箱流水饲养的条件下,投喂的配合饵料蛋白质的含量必须达到35—40%。

三、成鱼饲养

黄颡鱼的商品鱼饲养即称为成鱼饲养,是指采用2cm以上的鱼种饲养成商品鱼的生产过程。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商品鱼大部分来源于天然水体,部分由成鱼池套养所得。近几年来,许多专家(包括本场的)已开始积极开展人工池塘主养及混养黄颡鱼的研究工作,已获得一系列较为成熟的技术资料,尤其在大规模人工繁殖鱼苗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从而缓解了苗种供应紧张的矛盾。经试验研究表明:黄颡适合于池塘、网箱、大小型湖泊、稻田等多种水体中饲养,既能主养,又能与鲢、鳙、鳊、草鱼等混养。但不宜与鲤、鲫鱼等混养,因其食性基本相同易产生不利影响。

(一)池塘主养黄颡鱼

池塘主养是近二年才兴起的新型养殖方式,池塘养殖具有投资小,不受面积大小的限制,收益大,生产性稳定等特点。

1.池塘条件

①水源和水质池塘主养黄颡鱼,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不含对鱼类有害的物质,更好选择靠近水库、湖泊、河道、沟渠的鱼池,或配有增氧机和抽水机等机械设备的鱼塘进行主养黄颡鱼。池塘主养密度较高,常因池塘水体溶氧量偏低,水质较易恶化,引起鱼浮头和大量死亡等现象。有条件地方能经常加注含氧量高的新水既能改善池塘水质,又利于鱼类天然饵料的繁殖和鱼类生长。

②鱼池面积、水深和底质黄颡鱼对成鱼饲养塘要求不太严格,大小鱼池都可用于养殖成鱼。更好选择池塘出水口处底部比其它地方深10%一20%的池塘为宜,主要便于商品鱼干塘捕捞和每个池塘都须有可控制的进、排水口。一般主养池塘面积为3—5亩或10亩以下。水深以1.5—2.0m较为理想,池塘较浅、光照度较强,不利于黄颡鱼喜弱光下摄食的要求。实践证明,池塘底质以沙质土更好,粘土及少泥硬池塘亦可,底部淤泥不能太厚,10cm左右即可,并要求保水及保肥力较强,有机物质分解较快,池水容易培肥等。

2.放养密度

池塘主养黄颢鱼放养密度与鱼池条件、环境因素、鱼种规格、饲养水平、水源及消费习惯等因素有关。在长江以南地区每亩放养量为2cm体全长苗种为8000—10000尾,全长3cm的放养量每亩为6000—9000尾,4—5cm体全长放养量每亩为4000—6000尾。待放养的黄颡鱼生长到体长约7—8cm长时,水质已开始变肥,此时每亩投入鲢、鳙鱼200尾左右。其规格为2—3寸,以控制黄颡鱼池塘中水质。当年的苗种可养成规格为100—150g的商品鱼。亩产量可达300—400kg,或800kg以上(池塘条件及饵料理想)。

池塘条件、水源及增氧设备较好的,可增大放养量50%-100%。

3.饲料与投喂

主养黄颡鱼成鱼的饲料,有纯动物性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两类,依据各地的资源情况而定。

(1)纯动物性饲料:包括小杂鱼、虾、水陆生蚯蚓等等,这些饲料是黄颡鱼喜食的,但来源各地有所差异,有的地方资源较丰富,有的地方则比较有限。一般多数饲养者将小鱼虾通过加工绞碎成鱼浆直接投喂,有些地方小杂鱼虾绞碎成浆后用植物性粉状饲料混合后投喂。其***,首先将干粉状的饲料混合好备用,标准为:鱼粉10%、黄豆粉30%、玉米粉10%、三等面粉25%、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合剂各占1%。投喂时在鱼浆中添加粉状的饲料,搅拌成团状即可使用。

(2)人工配合饲料:黄颡鱼商品鱼配合饲料营养需要标准为,粗蛋白质为38—40%、脂肪7—9%、碳水化合物为20—23%、纤维素5—6%。黄颡鱼商品鱼饲料的动物原料有:鱼粉、蚕蛹、肉骨粉、羽毛粉、血粉、菌体蛋白粉、酵母等,植物性原料有:黄豆饼、棉籽饼、玉米和小麦粉等等。饲料经粉碎后按配方加工成直径为1.5—2mm颗粒,加工后干贮备用。其成鱼饲料配方:鱼粉28%、羽毛粉5%、肉骨粉5%、血粉8%、饲料酵母5%、黄豆粉14%、玉米粉3%、植物油2%、小麦粉20%、维生素合剂1%,无机盐添加剂2%。

(3)投喂饲料:投饲是饲养中关键技术.所谓科学投饲法,就是要根据饲养鱼类品种的不同和环境因素的变化.适时调节投喂量、投喂时间以及投饲的种类,既要均衡地满足鱼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又要恰到好处地充分发挥饲料更大的利用率。更好采用驯化方式象鲤、草、鲫鱼一样在水面成群摄食。

4.饲养日常管理

池塘日常管理工作必须精心细致,经常持久。管理范围主要包括投喂饲料管理、水质管理、日常管理及其鱼病防治等技术措施。

(二)流水饲养

黄颡鱼是一种适合于集约化饲养的鱼类。我国近几年在有些地方混养在其它鱼类中进行流水饲养,也有少部分地方初步利用水库水体落差,工厂余热水进行饲养,尤其在小型池塘中进行微流水饲养,其它产量已达到每立方米本体30-50kg,还可更高。

1、流水池条件

根据黄颡鱼集群摄食的特点及活动习性,适宜在长方形水泥(必须池底是硬泥或砂质底部)和小型池塘中进行饲养。水从一端连续微流入,另一端流出。其规格根据各她的条件而定,其大小均能适宜。水的流量一般保持流水池中溶氧在5mg/L的流量为更佳。

2、鱼种放养

流水池一般放养鱼种规格为5cm左右,每立方水体放养300—400尾。投放时要用3%的食盐将鱼体严格消毒后,再将鱼种放入流水池中。

3、饵料及投喂

流水饲养的关键是投喂全价配合饵料,饵料的蛋白质含量40—48%,投喂的***在流水池两边设置一定数量的饵料台,每10㎡必须要1.5㎡的饵料台,饵料台要搭在池底约5—10cm高处。投喂量根据水温不同有所差异,一般水温为12—18℃时,投喂量占体重的2.5%。当水温为18—25℃时.投喂量占总体重的3—3.5%。当水温为25—30℃时.投喂量占总重的4—5%,每天投喂次数早晚多投,中午及光较强时少投。

4、饲养管理

流水所用水源不能带污染物质,溶氧含量在5mg/L以上.pH值7.0—8.5。投喂的饲料不能过剩,以免影响水质。必须定期进行鱼病防治。每立方米水体鱼的载重量,一般保持在30kg左右。

(三)池塘套养

黄颡鱼在饲养其它品种的池塘中进行混养,通常采用的***是将2—3cm长的苗种直接套养在池塘中,增加池塘中优质鱼类产量及经济效益。其方式有二种:其一是在常规的饲养***的池塘中每亩套养300尾左右2cm长以上的苗种.不进行投喂饲料;其二是在常规的饲养***的池塘中不投放鲤、鲫鱼.改为投放黄颡鱼500—600尾。

1、套养鱼池条件

在池塘中套养黄颡鱼的池塘必须无污染物质水体,有生活污水等环境不能套养。池塘有防逃设备,pH值在7—8.5.溶氧在4mg/L,天然饵料资源较丰富(如池塘中浮游动物、水蚯蚓、小鱼虾、水生及陆生昆虫等)。

2、套养密度

混养密度应根据饵料情况而定,一般商品鱼池塘投喂人工饵料的池塘,每亩套养300尾.其产量为30—40kg,在没有套养鲤鱼、鲫鱼的池塘,每亩套养500—600尾.其产量为60—80kg,套养的苗种规格一般要求在2cm长以上。

3、套养管理

黄颡鱼的套养管理,饲养水体溶氧要保持在4mg/L以上,要做好池塘中的防逃工作,以免黄颡鱼外逃,要注意防治其它鱼类病害时的药物影响黄颡鱼的正常的生长及死亡。黄须鱼未长到100g左右重时,更好不要进行钩鱼,因为游钩时黄颡鱼较易上钩。

四、病害防治

在饲养过程中,黄颡鱼的疾病防治工作较为重要。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增加放养密度争扩大饲养面积的同时,可能产生一系列流行的疾病。在苗种及成鱼饲养中已发现鱼病的危害,因此,加强疾病防治是提高成活率及产量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

(一)发病原因

1、鱼池未经消毒,或消毒处理不严,或消毒药物失效。

2、苗种的放养密度过大,水质变坏,降低了鱼的抗病能力。

3、投喂的水蚤、水蚯蚓等活饵料未经消毒处理,带进了病原体;或者是因这些饵料对重金属离子等有富集作用,鱼吃了大量这类活饵料而致病;或因饲料腐败变质、或因投饲不匀、或是施肥不当引发鱼病。

4、鱼的体质差,或在运输途过程中受伤,病原体侵入,或者苗种本身已患病。

5、苗种和工具未经消毒处理,带进了病原体。

6、水源不良,或者是病死鱼的交叉重复感染。

(二)预防措施

1、彻底清理鱼池,严格清塘消毒。

2、苗种放养时,先用呋喃西林溶液和2—3%食盐溶液等药浴消毒。

3、放养体质健壮、规格大的无病害苗种。

4、更好不喂来自城市污水涵、排水沟里捞来的水蚤、水蚯蚓等活饵料,采用人工培养活饵料的办法。

5、不喂变质饲料,贯彻“四定”、“四看”投饲法则,肥料经充分发酵腐熟后才下塘。

6、调查并总结本地区的鱼病种类和发病规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定期泼洒生石灰、敌百虫、强氯精、***铜等结合内服药饵,坚特对活饵料、食台、食场消毒。网箱饲养黄颡鱼防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将网箱设置在有一定风浪或流水条件下的敞水区,放置网箱密度不宜太大,枯水期更好经常移动网箱。

(三)黄颡鱼苗种对几种常用药物的忍受力

黄颡鱼对常用水产药物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铜0.69mg/L:90%晶体敌百虫2.8mg/L;食盐2.5%;孔雀石绿0.15mg/L;福尔马林68mg/L;氨胺-T8.4mg/L:黄颡鱼对常用水药物忍受力不及四大家鱼,这可能由于黄颡鱼是无鳞鱼,药物较容易直接从皮肤浸入体内等因素。所以对黄颡鱼用药,一定要严格控制其用量,防止急性和慢性中毒导致死亡。它对孔雀石绿、***铜、硝酸亚汞和高锰酸钾、敌百虫等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

(四)几种常见、多发病的防治***

1、出血性水肿病

(1)、病源:据初步研究,病原体系细菌性。

(2)症状主要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胶液,肝脏土黄色,脾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3)危害及流行该病在苗种和成鱼饲养期问危害更大,有时可见部分病鱼在水体中不停地旋转,不久即死亡。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猛,蔓延快。当水温在25—30℃时则出现明显病鱼大批死亡现象。

(4)防治***

①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条件,池水溶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换池塘水体为二分之一。

②适当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

③强氯精0.25—O.3g/m³水体消毒,每天一次.连续三天。

④在投喂的饲料中每kg干饲料加0.6—0.7g四环素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

⑤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定点加1%的食盐到饲料中。

2、肠炎病

(1)病原:点状产气单抱杆菌

(2)症状:病鱼腹部膨大,***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病鱼离群独游。剖开鱼腹,病情较轻者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浓充塞肠管,鱼种和成鱼都可能发生。

(3)危害及流行: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及咸鱼。这种病可能是由鱼类直接传播的.因而病鱼与健康鱼混养,可传播该病。由于病菌可在池塘淤泥中生存,因此感染也可能来源于淤泥。另外该鱼摄食的浮游动物和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浆内等也可能携带该病菌。

(4)防治***:

①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鱼种下池前用2~3%的食盐溶液洗浴消毒。

②坚持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活性动物要用2~3%食盐溶液消毒,定期在混合饲料中添加1%食盐投喂;或添加O.1%的鲜大蒜汁。

③在池塘全池泼洒1ppm漂白粉,投喂磺胺胍药饵,每100kg鱼之一天用药10g,第二天减半。连续用6天为一个疗程;或在饲料中每kg饲料中混拌痢特灵0.3—O.4g,连续2~3天;或在每100kg饲料中加土霉素饲料粉40—100g,连续5—7天。

3、水霉病

(1)病原:水霉菌

(2)症状: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向内、外生长。蔓延扩散,似灰白色的棉毛。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鱼卵上布满菌丝,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也就成了死鱼卵。

(3)危害及流行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表的有伤口的苗种和成鱼。此病在早春、冬季最易发生。

(4)防治***

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可减少此病的发生。

②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

③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适量的碘胺药物软膏涂抹受伤鱼体。

④用孔雀石绿浸洗病鱼,大鱼用4—5mg/L浸洗,小鱼用2mg/L浸洗,注意掌握浸洗的时间。

⑤对孵化中的鱼卵,可用7mg/L的孔雀石绿浸洗消毒8—10分钟,连续2天,以后每天早、晚在鱼卵孵化架附近的水面泼洒1次,用药量以使池水呈淡绿色为度,直至鱼苗孵出为止。脱粘流水孵化时,每隔6—8小时加孔雀绿石1次,使达到0.5mg/L,可有效抑制水霉菌的感染。

4、小瓜虫病

(1)病原多子小瓜虫

(2)症状在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看见白色小点状胞囊.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水面。因病灶处细菌的感染,使鱼体表发炎.或有局部坏死、鳞片脱落、鳍条烂裂,鳃上皮增生,鳃小片破坏。虫体如侵入眼角膜,能发炎变瞎。最终因运动失调、呼吸困难而死亡。黄颡鱼对小瓜虫病有易感性,发病后常出现暴发性死亡。多子小瓜虫适宜繁殖水温为15—25℃,pH6.5—8.0夏季少见发病。当过度密养、饵料不足、鱼体瘦弱时尤易被小瓜虫感染。

(3)防治***

①采用生石灰清塘、鱼种消毒、合理放养等生产措施.可防止小瓜虫病的传播。

②用福尔马林60—80mg/L浸泡病鱼10—18分钟(视水温的高低灵活掌握),隔天再浸泡1次,转池饲养。原池用福尔马林彻底消毒。此法只在发病初期的疗效显著,如果发现晚了,病鱼身上布满小白点,即使连续用药,苗种的损失也很大。这里要特别指出,黄颡鱼对硝酸亚汞非常敏感,故用药量必须精确。浸泡病鱼盼时间也要严格掌握,否则易造成药害。

5、斜管虫病和车轮虫病

(1)病原鲤斜管虫与车轮虫,常见的是并发症。

(2)症状鱼体的l鳃和皮肤被大量虫体寄生而致病,黄颡鱼苗种常患此病,成鱼和亲鱼有时也会被感染。斜管虫喜寄生于黄颡鱼的边缘或缝隙里,也侵袭体表皮肤,剌激寄主分泌大量粘液,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病鱼离群。头朝下、尾朝上倒裁于水面或侧卧于水下,呼吸困难,不久即死亡。寄生在体表的车轮虫个体较大,而寄生在鳃上的车轮虫一般个体较小。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体表有时出现一层白线:车轮虫病多在面积小、水较浅、水质不良、放养密度大、饲料又不足以及连续绵雨、水温18—28℃的情况下最易发生。

(3)防治***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②用1—2mg/L的***铜溶液浸洗鱼体,要注意根据水温把握浸洗时间。

③用0.4~0.5mg/L的***铜、***亚铁合剂遍洒,疗效较好。

另外.黄颡鱼属底层鱼类,残渣剩饵及鱼类粪便很容易在池底积存,引起鱼类皮肤粘液增多,导致鱼病及影响鱼类呼吸,从而死亡。养殖喂养盛期,每半月25kg/亩,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或排底层水,冲注新水以改善底质和水质也相当必要。

--------------------------------------------------------------------------------------------------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黄颡鱼苗和黄颡鱼苗图片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黄颡鱼苗(黄颡鱼苗图片)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招生教育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招生教育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招生教育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招生教育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seotea.com/article/576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