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养殖技术
  3. 专家:把小麦当青贮饲料实为胡闹 人类文明的出路在哪里?

专家:把小麦当青贮饲料实为胡闹 人类文明的出路在哪里?

简介:关于专家:把小麦当青贮饲料实为胡闹 人类文明的出路在哪里?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养殖技术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茶馆百科网。

离夏粮收获只有一个月了。最近网上流传几段小麦灌浆期收割的视频。视频中提到,一亩青贮小麦能卖1500元,但成熟收割的小麦每亩赚不到1000元。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毁麦现象,一些种植户甚至打出广告,吸引厂家购买自己的青麦作为饲料,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对此,农业农村部回应称,高度重视相关情况,已全面排查小麦销毁、青贮等各类小麦销毁情况,并公布举报电话。相关负责人强调,当前小麦丰收形势来之不易。当我们珍惜成绩的时候,中国人的饭碗就一起端上来了。一些省份也出台政策禁止销售小麦青贮饲料。

今年小麦用作青贮饲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去年小麦播种期间,一些粮食主产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导致小麦播种时间比正常年份晚了很多。此外,今年春天的干旱导致目前小麦幼苗现象严重。现在已经进入长夏,一些粮食主产区种植的小麦还处于灌浆期。预计今年可能会减产,所以一些农民想把这些小麦作为青贮饲料卖给农场。二是去年玉米价格高,青贮玉米减少,使得部分畜牧企业青贮不够,部分企业目前饲料可能不够,临时购买青贮小麦作为饲料。但这种现象毕竟是少数,是个别现象,不存在大规模的行为。

割青麦事件是否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大局?青贮小麦发酵事件的原因之一是出于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今年,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引发了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从而带来了全球粮食安全危机。很多人自然会想到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否有保障。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小麦、水稻自给率接近100%,国家高度重视今年年初小麦春耕管理工作。预计夏粮不会产生太大的产量波动。当然,“割青麦作饲料”的歪风值得警惕。如果任其蔓延,势必影响今年小麦整体产量,从而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对“割青麦作饲料”要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坚决打击不法分子扰乱我国粮食市场秩序的行为,确保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农民把小麦当青贮饲料,违法吗?有人认为,既然是农民的承包地,就应该由农民来决定种什么,怎么种。这是一个误解。中国的农业用地一直受到用途管制。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青贮饲料的需求迅速增加,国家一直鼓励青贮饲料的种植,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发展青贮饲料。按照要求,高标准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只能用于种植粮食。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明确耕地用途分类,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用于粮食生产”。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普遍属于高标准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被列为粮食安全产业带。这些耕地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所以不能种植饲料作物。青贮小麦属于饲料作物,动物(饲料)无法与人(口粮)争夺食物。但在“镰刀弯”等地区,国家鼓励种植青贮饲料。因为奶牛养殖如果没有好的粗饲料,奶牛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牛奶的质量也很难达标,更谈不上优质。而且玉米的主要用途也是作为饲料,青贮玉米对养牛业更有价值。吃青贮玉米对健康更有益

将小麦作为青贮饲料并不是一个经济的选择。从各种饲料作物的营养特点来看,目前主要以玉米青贮为主,青贮玉米是当之无愧的饲料之王,也是理想的粗饲料来源。与小麦相比,青贮玉米不仅淀粉含量高,纤维消化率高,而且品质更稳定。目前每亩青贮玉米的生物量在3吨以上,养殖企业收购每亩青贮玉米的价格在1200元到1300元之间。现在小麦刚开始灌浆,每亩小麦生物量在1吨以上。花1500块买青麦当饲料都不划算,更别说持久了。此外,用作青贮饲料的玉米还应是特种玉米,除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外,还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纤维消化率。矮小、脱水快、籽粒硬、抗倒伏的玉米品种不适合种植青贮玉米,因此一般粒用玉米和小麦不能作为青贮饲料。虽然未来我国青贮饲料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但应重点发展专用玉米和苜蓿作为青贮饲料,而不是小麦。

当然,有关部门也要正视农民种粮不赚钱或者收入低的问题,尽量保证农民的收入。这几年中央政策反复强调种粮的农民不要吃亏,要挣钱,要尽可能多的收获,因为农民一直有责任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在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小麦可能会因为晚播和春旱而减产。如何增加农民种粮收入,需要出台更有力的政策,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完善农民收入保障机制。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早就讨论过小麦绿色储藏是否涉及粮食安全:“其实粮食安全没有人负责,组织不负责任。18亿亩耕地红线,你可能有数量,但没有质量。”言辞犀利,切中要害。

近日,在一些地方,一些农民将地里即将成熟的小麦作为青储饲料出售,看着即将成熟的小麦作为畜牧业的饲料,一时间引起广泛争论。实际上有两种焦点:

首先,成熟的小麦应该作为牲畜饲料出售吗?

第二,粮食安全怎么办?谁该负责?

其实第一个问题,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答案,可以说是有道理的,但毫无疑问,即将收获的夏粮直接变成饲料是很遗憾的。即使大家都知道动物饲料行业很重要,食品安全更重要。

而很早以前,温铁军教授就关注过这样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首先,粮食的生产者不对粮食的安全负责。

这里我要补充的是,农户其实是分散的,抗风险能力弱。

很难单方面承担责任。就拿这次小麦当作青储粮来说,等到成熟入仓可能每亩地收入1200-1300元,但是还没成熟就能卖1500元,所以分散的农户,就是基于市场选择而做出了决定。

  但是,这几年的特殊情况相比大家也能了解,无论是受俄乌农产品的收成影响,还是可能有大变化的全球粮食供应都需要被关注,所以囤积粮食的人们更加关注粮食安全。

  [比心]其次,消费者对粮食安全意识也不够。

  温铁军教授举了个例子:“上海人吃加拿大小麦,广州人吃越南米,这个这是常见的事情,人们几乎不会有任何感觉,就是消费者对粮食到底安全不安全完全没有责任意识。”实际上很多时候,消费者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粮食的,他们可能更加关注食品是不是生态环境下生产的,而不是谁生产的。

  [比心]最后,调控者能把握种粮土地的数量,但是对于质量还是难以担责。需要联合生产者、消费者一起提高质量。

  [中国赞]温教授更是呼吁:“真正的粮食安全并不是在那个库里边,也不是在那个地里边,是在我们每个人脑子里边。”。

  对于粮食安全,温教授也给出了解决办法:“现在大家都是什么挣钱干什么对吧?那个粮食是最不挣钱的,应该说也是最没有效益的,甚至可能是负效益的。那怎么办呢?

  对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当它下达到村里级的集体的时候,同时要求你拿到我的优惠政策,你必须保证在当地的,也就是你自己本村这个范围内的粮食基本安全。那也说真正藏粮的是应该藏粮于民,藏粮于村,那才叫做有人负责。”

  简单的来说,也就是使用组织调度让农民愿意藏粮,让消费者改掉过度消费和浪费,更让大家一起保障粮食安全,共同提高18亿红线的质量。

  一直在听温铁军教授的讲座,也看了他不少书籍,不得不说他对三农的思考十分深刻,从宏观到微观,从乡村建设,到生态化农业,从中国农业历史的解读到农业4.0时代的分析……

  温铁军,1951年生于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西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

  1968年就在山西农村生活了11年,回到北京之后开始了农村政策的调研工作,一直至今从事三农研究。

  据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显示,温铁军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中国家比较研究、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以及农村金融等。所以从网上看到他对三农的研究非常的透彻,因为他“云游四方”,对农村的了解十分透彻。

  温铁军是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人称“温三农”。用自己的脚去走、用自己的眼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温铁军的研究自始至终坚持“不依附”。而对中国三农的未来,他更加坚持“不依附”的观点:“乡村振兴,要走自己的路。”

  温铁军所著的《我们的生态化》、《乡建笔记》、《从农业1.0到4.0》被称为“温铁军农村农业三部曲”。

  《我们的生态化》是温铁军20年经验的总结,书中很多百年乡村建设的当代案例,主要由温教授带领的乡建团队和科研团队,在亲自参与生态文明战略下的乡村建设实践和调研中整理形成。

  《乡建笔记》选择了2005-2015十年间,在温铁军领导下,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人才计划”学员从事乡村建设的故事,回顾个人在时代背景下、在乡土社会中,青年人的成长经历,并在与土地、与乡村、与农民的互动中,反思个人成长与农村发展、甚至社会变迁的关系。

  《从农业1.0到4.0》解答了工业文明飞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和农业困局,农业困境和人类文明的出路在哪里?

  可以说阅读三本书,可以系统地了解三农问题,也对于立志于从事三农产业的人们有很强的指导性。我们以前感受到从农村到城市有很多的机会,现在也注意到农村也大有机遇,不妨看看这套书,从中找到支撑。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专家:把小麦当青贮饲料实为胡闹 人类文明的出路在哪里?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养殖技术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养殖技术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养殖技术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seotea.com/article/551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