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家居生活
  3. 新冠阳性重症患者达峰12.8万人 专家最难的是ICU医护没法短期增加

新冠阳性重症患者达峰12.8万人 专家最难的是ICU医护没法短期增加

简介:关于新冠阳性重症患者达峰12.8万人 专家最难的是ICU医护没法短期增加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家居生活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茶馆百科网。

在1月14日的国新办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2022年12月23日全国发热门诊数量达到高峰,为286.7万人,之后持续下降,1月12日降至47.7万人,比高峰下降83.3%。2023年1月2日全国急诊量达到152.6万人次,之后持续下降。

焦雅辉还表示,根据监测数据,目前新冠肺炎住院治疗的感染者人数呈持续下降趋势。1月5日,新冠肺炎感染人数达到162.5万人的峰值,之后持续下降,1月12日降至127万人。新冠肺炎的感染者比例呈持续下降趋势。

焦雅惠

监测数据显示,发热门诊达到高峰后两周,该院新冠肺炎阳性重症患者数量也达到高峰,随后呈缓慢下降趋势。目前,该院危重患者数量仍处于高位。2023年1月5日,该院新冠肺炎阳性重症患者数量达到峰值12.8万人,之后持续波动。至1月12日,该院阳性重症患者降至10.5万人,重症床位使用率为75.3%。重症病床能满足治疗需要。

1月12日上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王仁元在省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后表示,目前,浙江省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明显下降,120急救和急救服务也处于逐步下降阶段。全省整体疫情已过感染高峰,预计1月底将降至较低疫情水平。但住院、重危疾病仍处于高峰期平台期,其中60岁以上老人约占90%。他说:“全省医疗资源总体处于平衡状态,基本能满足当前疫情防控的医疗救治需求,但仍处于最关键的阶段,救治重特大疾病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1月8日晚,《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蔡。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援队专家,先后参加过2021年河北石家庄、2022年吉林长春、上海、海南三亚等地的抗疫。在过去的三周里,作为综合ICU的主任,蔡的工作强度不断加大。面试的周日,他的一天排得满满的,白天讨论病例,晚上培训第十版诊疗方案。直到晚上十点半,他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和记者聊起了浙江在重疾高峰到来前的准备工作,为什么ICU改造需要时间,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支可以上战场的重疾队伍,新冠肺炎在治疗上有哪些重大误区。他坦言:“‘二十条措施’出台后,我推测中国新增感染者可能需要三个月才能走完其他国家三年的路程。事实上,我们只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以下是蔡对的记述:

浙江从2022年12月中旬开始逐渐进入重疾高峰期,目前仍处于平台期,没有明显的拐点。在我所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最大的压力就是在感染人数开始激增的初期,大量医护人员崩溃,感染高峰重叠。当时工作人员很紧张。我们一个博士甚至在单位旁边租了一套房子当宿舍。杨的医护人员就住在那里。干了七八个小时,实在熬不住了,就去躺了三四个小时,然后回医院继续战斗。

在过去的三周里,我们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强度不断增加。在收治的危重病人中,年龄大、原发病加重的病人所占比例较高

从去年12月初开始,国家卫健委多次强调,三级医院的综合ICU要达到医院床位总数的4%,各专科ICU也要按照床位总数4%的比例改造可转换床位,也就是说综合ICU和可转换ICU可以达到医院床位总数的8%,改造必须在去年12月底前完成。按照之前的要求,二级以上医院的ICU床位数占2% ~ 8%,也就是说8%已经是天花板了。

通常情况下,ICU床位的改造一般至少需要几个月,现在不到一个月。

2023年1月11日晚,浙江湖州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病房,医护人员在护理患者。图/视觉中国

为什么重建ICU需要时间?因为不是加个床,比如换气扇那么简单,不只是挪到这里。气体设备带附在它的后面。ICU的改造对病房内的氧气、空气、负压吸引接口、电源插座也有严格的要求。我们需要一张床和一个空气开关。ICU里全是生命监测和辅助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可能瞬间危及生命。所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追求速度是必须的。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组织重症和护理专家,在该省11个地级市的22家医疗单位对重症病例进行查房治疗。在刚刚结束的查房中,我发现关键医疗设备的供应比较紧张,一些县级医院处于紧张的平衡状态,如呼吸机、大流量输氧设备和CRRT机(血液滤过器),因为医院正在争分夺秒地重建ICU。

硬件的改造和设备的购买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最难的是,ICU医疗短时间内无法增加。培养一个合格的ICU医生,至少要经过三年的专门培训,因为所有的ICU病人病情都很重,病情变化很快,所以要依赖很多监测和治疗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CRRT机、ECMO(体外膜肺氧合机)等。所以我们把重症监护室形容为行业内的“特种部队”,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病情复杂的危重病人,使用各种“武器”。

事实上,在之前的三年里,在新冠肺炎真正参与治疗的医务人员并不多,特别是重症病例。防疫政策调整后,这是新冠肺炎第一次几乎所有医护人员真正进入实战救治模式。这场战斗必须打下去并取得胜利。在这种情况下,最现实的选择之一就是采用混合编组的工作模式。

例如,我们有一名麻醉师。

工作,他的特点是操作能力强,因为麻醉机和呼吸机很接近,对气管插管、穿深静脉,甚至循环呼吸的抢救等都相对专业,但在如何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方面经验就相对欠缺,于是再找感染科医生加入进来。也就是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混编时一定要把这些来支援的其他科医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一个最高效的组合。在我们医院,一个混编小组基本由一名重症医生、一名麻醉科医生,再加上一名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构成。

而且,这个组合定下来之后尽量别变动,现在新扩建的ICU病房里,很多呼吸机的品牌连我这种“老重症”都没见过,我们都需要和设备磨合,医护彼此之间也要磨合,我们花了两周时间才真正磨合好,如果等上战场之后再磨合就迟了。

因此,混编不能纸上谈兵。在重症高峰到来前,要让这些来支援的医生提前到ICU上班,先工作1~2周,中间还可以再优化调整,这也是给非重症医生进行紧急培训的最重要环节:一定是要以团队的形式、以实战的形式。

浙江在重症队伍的培训上比较充分,省卫健委去年12月初就发文要求,各地市上报参与培训的医护具体名单,各医院要按一张ICU床位配1名医生、2.5~3名护士,并在此基础上再额外增加20%~30%的人员作为后备力量。去年12月8日,全省所有地市派出新冠重症救治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组成的骨干团队来杭州集中培训了五天,由我们医院新冠重症救治最有经验的医护及呼吸治疗师来教学、介绍经验。

不过,浙江虽然已做了包括ICU改造、人员培训等各种预案,但“新十条”后,感染人数上升速度之快还是超过了我们的估计。“二十条”措施推出后,我推测中国感染人数的上升可能会花三个月走完别的国家三年的路,实际上我们花了不到20天。



2023年1月11日晚,浙江湖州,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医护人员正为患者护理。

ICU的任务是守住最后一道防线。早在2020年我们总结抗疫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关口前移,在今天仍然适用。关口前移的关键是尽早把高风险人群识别出来,第十版诊疗方案中提到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一共有六点,每位社区医生都要背下来,不能漏掉任何一名高风险患者。第十版相对第九版的一个变化是把高危人群的年龄门槛从60岁提到了65岁,并特意强调了未全程接种疫苗者。2022年我们参加上海保卫战时,少数死亡患者的特征就是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且没打疫苗,所以这类“关键少数”脆弱人群一定要重点关注。

社区医生要告诉高风险人群你需要注意什么,如果出现哪几种情况,要第一时间联系谁,要引导他们到社区去,而不是等到扛不住了才往三级医院跑,让他们对社区医院建立信任。新冠初步治疗的培训实际上花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社区医生完全有能力应对,如果觉得自己解决不了,就要立刻向上一级转诊,因此必须有一套高效的转诊流程,让大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救治重型、危重型患者,这是成本最低、治疗效果最好的方式。

新冠的救治要抓住两条主线,一条是要尽早抗病毒治疗,第二条是治疗各种基础病以及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并发症,而基础病的治疗,社区医生比大医院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日常的职责就有慢病管理。另外还有两点要格外注意:一是要重视俯卧位救治,要应趴尽趴,把它和抗病毒治疗提到同样重要的地位;二是一定不要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少数医生都把抗菌药用过度了,这是一个重大的误区。如果考虑有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医生要积极去找证据,盲目使用抗菌药是有害的,要严格把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很重要。

发于2023.1.16总第107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新冠重症救治一线医生口述:过去三周经历了什么?

记者:霍思伊李金津

编辑:杜玮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新冠阳性重症患者达峰12.8万人 专家最难的是ICU医护没法短期增加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家居生活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家居生活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家居生活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家居生活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seotea.com/article/54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