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综合百科
  3. gen1和gen2的区别(Gen 1 和 Gen 2的差距分析)

gen1和gen2的区别(Gen 1 和 Gen 2的差距分析)

简介:关于gen1和gen2的区别(Gen 1 和 Gen 2的差距分析)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综合百科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茶馆百科网。

USB标准及其规范可能有点难以理解,特别是在多次更新之后。我们将回答问题,如USB 3.1,第1代和第2代之间的区别,探索为什么第2代比第1代更好,并提供其他有用的信息,以便您可以了解USB标准的各个方面。USB 3.0于十多年前的2008年发布,是USB标准的第三次重大修订。USB 2.0于2000年发布,传输速度为480mbit/s,比USB 2.0有了巨大的改进。从那时起,我们继续在USB 3.0上构建,现在称为USB 3.1 Gen 1。所以USB 3.0和USB 3.1第一代是一样的。作为负责维护USB(通用串行总线)规范和合规性的组织,USB- if采取这一举措是为了使开发人员和制造商更容易访问相同的相关信息,并确保产品的向下兼容性得到适当的开发。他们还负责USB电缆和设备的命名约定。

USB 3.1 Gen 1和USB 3.1 Gen 2的比较

USB 3.1 Gen 1和USB 3.1 Gen 2之间唯一的区别是速度。USB 3.1 Gen 1支持高达5Gbit/s的速度,而USB 3.1 Gen 2支持高达10Gbit/s的速度。USB -if打算为USB 3.1 Gen 1和USB 3.1 Gen 2使用一组不同的名称,这只有助于营销。他们想分别称USB 3.1 1代和2代为“超速USB”和“超速USB+”,但这从未在业界流行起来。通常,原始设备制造商会在其规格表中添加5Gbps或10Gbps速度,以区分两种USB标准。其余行业简单地将其称为“USB 3.1第1代”或“USB 3.1第2代”。

USB 3.2的到来

从那以后,USB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2017年发布了USB 3.2。USB 3.2包含四个不同的变体,每个都有自己的特殊名称和含义。USB 3.2的四个变体是:

随着USB 3.2的到来,主导行业的USB- a连接开始被USB- c逐渐淘汰。由于USB- c支持更高的数据速度和其他外设的更快充电,因此它是利用USB 3.2 Gen 2的主要USB端口的自然选择。类型C最终将占上风,协会将不再接受USB 3。x Micro-B、Micro-AB认证

USB3.2在USB4应用端口up之前已经在各主板工厂批量投入使用。

华硕的新主板也配备了USB3.2接口

G.kill新的主板配置也是USB3.2接口

宏碁Predator Blade 500SE高端电竞笔记本包含2个USB3.2 GEN2接口

USB3.2的规格请找客户

USB4的到来

USB技术发展的下一步是USB4,它提供40Gbit/s的数据传输速度,与Thunderbeam 3兼容,并且只使用USB- c。USB Type-C Spec R2.1新规格PD最大支持240W (48V/5A)充电功率/P(功率)=U(电压) I(电流)USB-C 240W PD可以为大型显示器、打印机和一些台式电脑提供更高的功率。然而,要支持240W PD,需要一根全新的USB-C电缆。240W PD USB-C电缆将于明天发布,并将在拆卸时使用特定的标识,以供消费者区分。USB4旨在增加带宽,并专注于覆盖USB-C生态系统,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终端用户的困惑。

USB4的几个关键设计包括:

使用单个USB-C接口进行显示、数据和加载/存储功能

通用兼容现有USB和雷力产品

定义端口功能,以实现可预测和一致的用户体验

主机可根据系统需求灵活配置带宽、电源管理等性能参数

自问世以来,USB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将在未来继续发展。对于USB 3.1 Gen 1和Gen 2,唯一的区别是速度,它们都向后兼容USB 3.0和USB 2.0。未来,随着新一代USB标准和USB- c的发布,USB将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USB4标准与Gen1、Gen2、Gen3的区别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gen1和gen2的区别(Gen 1 和 Gen 2的差距分析)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综合百科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综合百科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综合百科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综合百科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seotea.com/article/143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