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综合百科
  3. 关于党史的10个短篇(刘胡兰的10个党史短篇)

关于党史的10个短篇(刘胡兰的10个党史短篇)

简介:关于关于党史的10个短篇(刘胡兰的10个党史短篇)的相关疑问,相信很多朋友对此并不是非常清楚,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讲解内容,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综合百科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茶馆百科网。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简单的党史故事,几十个字,是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23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不断完善的过程,党在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过程,以及全部历史记载。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以下十个主要阶段:

1.大革命阶段

2.土地革命阶段

3.抗日战争阶段

4.民主革命阶段

5、新民主主义阶段

6、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7、文化大革命阶段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9.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阶段。

10、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扩展信息:

历史关联

1.俄国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送到了中国,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树立了榜样。后来,马克思主义被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和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际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势力入侵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斗争,主要是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历史证明,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4.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出现了无产阶级,并且在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5.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共党史,中国

一个关于党的历史的小故事。液压轧花机

1922年,21岁的陈毅回到家乡,他做了一件至今仍被村民们传颂的事情。当时农村极其落后,只有一些前清朝安装的人力驱动的农业机械。以轧棉机为例,需要三到五个壮劳力轮流开车,效率很低。

有一天,陈毅在杨岔河边散步,看着潺潺的流水,突然觉得村里的轧棉机太笨重,费时费力。为什么不为村民们改装成液压驱动呢?也正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百姓身上,让村民们体会到科学和知识的力量。

陈毅很快就把他的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造的轧棉机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而且轧棉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看稀奇”。大家夸他的时候,陈毅特别开心。

后来,他写信给在法国留学的同学蔡和森,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后,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上已经同意了他的请求。1923年初,陈毅离开了家乡。从此,我们坚定地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今天,这台液压轧花机仍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

2.折痕的照片

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珍藏着一张折痕很深的照片,是随陈毅写给父母的信一起送来的。在抗日战争期间,这是非常困难的,它的保存今天也参考

当时,全党全军正在开展“整风运动”,陈毅积极参与其中。他经常与毛泽东谈心,互通信件,向毛泽东介绍他在“整风”中的收获。毛泽东回信称赞说:你的思想无孔不入,毫无障碍。从此,到处都是坦途。

其间,陈毅因为思念远在四川的父母,用一封信寄去了自己工作的照片。为防止信件被日伪军截获,陈毅将“延安”一词改为“Xi安”,署名为“重耳洪静姝”。几经周折,信顺利到达父母手中。新中国成立后,陈毅的父母把这张照片送给了陈毅的侄女陈德珍。

3.在休息期间扩充军队。

红军兵团突破敌人封锁后,来到江西宜章白石渡,在这里休整了一天。这里是当时粤汉铁路经过的唯一地方。这里刚开始修铁路,很多湖南农民来这里打工。

他们住在松树搭成的窝棚里,20个人住一个棚子。他们来这里是因为家乡遭受自然灾害,他们希望赚点钱养家糊口,但是工头从来不给他们工钱。遇到自然灾害和疾病,工人们深受其害,一些体质虚弱的人奄奄一息。

红军看到这些湖南农民,立即给他们发放救济品,分发谷米和猪肉,分发衣服和物品。一些工人急于回家,他们也获得了旅费。在红军的鼓舞下,工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部队,要求加入革命队伍。

有老工人感叹不能参加红军:“可惜我老了,不然我就参加红军,跟你走。”他们说:“我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团队,也没见过这么真正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团队。你一定要成功!”

对于加入红军的新战士,红军官兵对待他们很亲切。一大群衣衫褴褛的工人突然变成了穿着军装的新战士。第二天,部队继续前进,兵力增加了数百人。

p>

4、坐筐过绳桥会师

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一部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镇会师。红三军团担负中央交予的维护交通、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任务。彭德怀亲自率领十一团来到维古村。

这是个依傍高山、面临大河的村庄。河上的桥已被敌人破坏,隔河而望,红四方面军的队伍正向这边走来。双方虽是面貌可辨,可使尽力气喊话,对方仍是听不清楚。

急中生智,他们互掷石头,在石头上缠上字条,相约在这里架设悬桥。听说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桥,彭德怀又来到以念。这里的绳桥也受到破坏,上下两条绳,只剩一条,河的对面就是红四方面军,双方仍然沿用维古的方法,向对岸掷石头。

十余分钟以后,接到这样的一个字条:“我是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之一部到达了”,“我们是三军团之一部,在此迎接你们。”虽然取得了联络,但双方依然不能讲话,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着。

就在为难之际,红军战士在河岸的树林中找到了。于是四方面军的一个战士坐在筐子里将筐子拴在绳子上,从河对岸慢慢地荡过来了。接下来便是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个又一个地渡过来。双方终于会师成功。两天后,维古的悬桥经红军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共同努力,终于架设成功了。

5、红军女战士“接受检查”

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翻越岷山,到达甘肃宕昌哈达铺。部队进入宿营地之后,所有小贩都向红军部队围拢过来。为避免买卖拥挤,各部红军战士都只派出采买员去购买东西,而且买卖用现大洋。群众觉得红军说话和气,买卖又公平,这样多的人马一点不嘈杂,都感到有点惊奇。

在这里更有意思的是几位汉族、回族农妇对于红军中做政治工作的女战士产生了兴趣,她们觉得这些女战士言语行动明明是女子,但细看她们穿着戎装、麻鞋,又缠上绑腿,配着手枪,雄赳赳地又引起她们怀疑。

于是几个农妇格外亲热地拉着一个女同志向他们家里跑,因为她们对女战士是男是女还抱一点怀疑态度,所以向女战士“实行检查”。

红军女战士当时被弄得莫名其妙,大家哗然一笑,然而那些“执行检查”的农妇们则更进一步“亲热”,请那些红色女战士上炕(北方睡土炕,凡有客人来了都请上炕,但女人的炕只请女客)。女同志不仅被请上炕,而且被农妇请吃了晚饭。

一般的战士们虽然没有农妇请吃晚饭,但各个伙食单位都买到了羊肉和白面、盐、油,与雪山草地吃野菜、青草,数月不尝盐油之味的情形比较起来,简直就像“困于囚笼之鸟儿,一旦逃脱而翱翔空中一样”。

红军经过短暂的休整,由此继续向陕北行进,由于宣传北上抗日的主张,由于秋毫无犯的纪律,沿途都受到群众的欢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陈毅的四个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长征中的五个小故事

党的故事有哪些?

1、李大钊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2、黄继光

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大量征兵。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黄继光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

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3、刘胡兰

1945年11月,刘胡兰参加了文水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训练班。回村后,她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推翻地主、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报名参军。1946年6月,她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进犯文水县城。为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决定大部分同志转移上山,留下部分同志坚持斗争。

她以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为由,主动要求留下来。她和留下来的同志一起向各村党组织传达党的指示,组织群众掩埋粮食,并配合武工队镇压了反动村长。

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将群众赶到场地上,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

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问她:“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刘胡兰大声说:“我什么都做过!”“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

敌人恼羞成怒:“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你就不怕死?”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残忍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在她面前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

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尚未满15周岁。

毛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

4、方志敏

方志敏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

他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

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此役我军损失惨重。

红十军团被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牺牲,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5、赵尚志

1925年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同年“五卅”运动中,进取开展募捐、抵制日货等活动。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因参加反帝爱国斗争,被校方以“不守校规”之名开除学籍。

同年11月,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曾进取参与抗议活动和营救被捕的中共党员。同年夏到哈尔滨,领导提高青年进行革命斗争。

1926年底至1930年4月,曾2次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营救出狱。1932年初,负责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

曾与杨靖宇等到工厂、学校宣传抗日,组织工人、学生参加抗日义勇军。1933年10月,任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1934年2月后,历任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等职。

在东北地区早期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作出了重大贡献。1942年2月12日,率部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战斗中,为内奸打伤,昏迷中被敌逮捕,后英勇牺牲。时年34岁。

我想要一个简短而又把故事表达完整的党史小故事

一、一台水力轧花机

1922年,21岁的陈毅回乡时,做过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传为佳话的事情。当时,农村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前清时安装的农业机械。以轧棉花的机子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陈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轧花机太过笨重,费时又费力。为何不为乡亲们改装成水力驱动?也正好将学到的知识用之于民,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与知识的力量。

陈毅很快便将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装的轧花机不仅省了劳动力,轧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看稀奇”,面对大家的啧啧称赞,陈毅格外开心。

随后,他向留法的同学蔡和森去信,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之后,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已经同意他的请求。1923年初,陈毅离开故乡。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如今,这台水力轧花机仍然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中。

二、一张折痕照片

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珍藏着一张带有深深折痕的照片,这张照片是随一封陈毅写给父母的信一起送达的。在抗战时期,这是殊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体现了陈毅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崇高地位。

1943年底,陈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即赶赴延安。到达延安后,陈毅参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中央委员会委员。是时,全党全军正在开展“整风运动”,陈毅积极投身其中,时常与毛泽东促膝谈心,书信往来,向毛泽东介绍自己在“整风运动”中的收获。

毛泽东复信称赞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其间,陈毅因思念远在四川的父母,将自己开展劳动的照片附信寄往。为了避免信件被日伪军拦截,陈毅将信中“延安”二字改为“西安”,并落款为“儿仲弘敬书”。信件几经周折,顺利送达父母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父母将这张照片赠予陈毅的侄女陈德珍。

三、一支睡在马路上的部队

在众多档案资料中,比手掌还小的《入城守则》十分引人注目,这是1949年5月由华东军区司令部印发的小册子。1949年5月27日,上海战役持续15天,终获全面解放,歼敌15.3万余人,整座城市完好无损。

就在枪声停息后的第一个清晨,市民们依然惶惶不安,可当他们打开家门那一刻,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感动了,湿漉漉的马路两侧睡满了身着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原来,早在4月1日,上海战役发起前,身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就颁布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十项守则的第二条,白纸黑字写着进城后一律“不住民房店铺”。

5月,陈毅在苏南丹阳县发表讲话,明确指出:入城纪律是执行入城政策的前奏,是我们解放军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

这条纪律在制定之初,却不被很多指战员理解。陈毅始终坚持认为上海情况复杂,不能将过往经验完全照搬。他将自己意见和看法电报上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等前委委员一致赞同他的意见,并电报中共中央军委。

很快就收到了毛泽东的电报批示,只有八个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四、在休整中扩军

红一军团突破敌人封锁线后,来到江西宜章的白石渡,在这里休整了一天。这里是当时粤汉铁路的必经之地,铁路刚刚在这里开工,聚有许多来此打工的湖南农民。他们住的是用松树搭成的窝棚,一棚要住20人上下。

他们来此是因为家乡遭受天灾,原指望来此挣点工钱回去养家糊口,可工头却从来不发工资,遇有生灾害病,工人们饱受煎熬,一些体质虚弱的人,已经奄奄一息。

红军看到这批湖南农民,立即救济他们,给他们发放谷米和猪肉,并发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还给他们发了路费。在红军的感召下,工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部队,纷纷要求参加革命队伍。一些年纪大的工人为不能参加红军而叹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参加红军,跟着你们一道走。”

他们说:“我活到这样大的年纪,从没有看到这样好的队伍,从没有看到这样真正为老百姓谋利益的队伍,你们一定要成功啊!”对于参加红军的新战士,红军将士都亲切和蔼地招待他们。一大群衣衫褴褛的工人,一下子就成为穿上军装的新战士了。

第二天,部队继续前进,队伍人数增加了数百人。

五、坐筐过绳桥会师

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一部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镇会师。红三军团担负中央交予的维护交通、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任务。彭德怀亲自率领十一团来到维古村。

这是个依傍高山、面临大河的村庄。河上的桥已被敌人破坏,隔河而望,红四方面军的队伍正向这边走来。双方虽是面貌可辨,可使尽力气喊话,对方仍是听不清楚。急中生智,他们互掷石头,在石头上缠上字条,相约在这里架设悬桥。听说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桥,彭德怀又来到以念。

这里的绳桥也受到破坏,上下两条绳,只剩一条,河的对面就是红四方面军,双方仍然沿用维古的方法,向对岸掷石头。

十余分钟以后,接到这样的一个字条:“我是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之一部到达了”,“我们是三军团之一部,在此迎接你们。”虽然取得了联络,但双方依然不能讲话,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着。

就在为难之际,红军战士在河岸的树林中找到了。于是四方面军的一个战士坐在筐子里将筐子拴在绳子上,从河对岸慢慢地荡过来了。接下来便是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个又一个地渡过来。双方终于会师成功。

两天后,维古的悬桥经红军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共同努力,终于架设成功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陈毅的四个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长征中的五个小故事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关于党史的10个短篇(刘胡兰的10个党史短篇)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综合百科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综合百科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综合百科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综合百科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seotea.com/article/398796.html